半年巨亏超万亿 管理费收取188亿 基金管理费之争再起:弱市应降费率?
上半年,59家基金公司合计收取的基金管理费用达到了188.06亿元。在基金公司收取巨额管理费的同期,基金共计净值损失达1.08万亿元。
日前,国泰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金盛在半年报中称,鉴于对2008年4月28日基金收益分配实施中有关公允价值变动问题存在不同理解,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决定对上述公允价值变动自2008年4月28日起暂停计提基金管理费和基金托管费。而在此之前,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单位净值今年6月13日低于其价值增长线,根据基金成立合约规定,该基金公司开始停收该基金的管理费。
基金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上述2只基金的停收管理费主要是出于基金管理相关契约约定,并不是由于基金公司因业绩较差而主动采取的给基金投资者“减负”的动作,但基金公司因基金业绩大幅下滑而主动降低管理费,这在弱市已经成为基民和专家关注的话题。“基金公司可以在管理费收取方面替投资者‘减负’方面有所作为。”
半年收取188亿管理费
尽管2008年上半年股市暴跌,基金也难逃巨亏厄运,但依靠“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收入模式,基金公司在上半年依然获得超188亿元的管理费。
根据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59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管理的基金资产合计近2.07万亿元,管理费收入合计逾188.39亿元。
管理费收入最高的是华夏基金,约为15.32亿元,博时、南方、易方达三家基金公司分列第二、三、四位,相互的管理费差距并不明显,但均超过10亿元。排入前十的还有嘉实、广发、大成、上投摩根、华安和景顺长城。这十家基金公司获得的管理费收入共计93亿余元,占行业总额的49.39%。
有21家基金公司的上半年管理费收入没有过亿。这些占据了基金业三分之一席位的公司,上半年管理费总额只有11.29亿元,只大体相当于南方基金一家的管理费收入,占行业管理费总额的比例也只有不到6%。
排在最后一位的是浦银安盛基金,上半年管理费收入仅有512万元。不过,该公司系去年才成立的新秀,仅在今年4月份新成立的一只基金,期末总份额为17.67亿份。
与此同时,基金上半年投资却以超过1万亿元的亏损收场。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363只基金共亏损1.08万亿元。其中,在股票投资上亏损近1019亿元,在债券投资上获得正收益近6592万元,而公允价值变动一项,则损失高达9634亿余元。
共有20只基金亏损超过100亿元。中邮核心成长上半年亏损近200亿元,是亏损最大的基金。嘉实沪深300、广发聚丰、诺安股票、易方达上证50等基金,亏损额分别位居其后。
规模决定公司收入
“现有的基金运作机制是导致基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基金规模的主要原因。”上海地区某阳光私募基金人士介绍,与按照业绩表现而收取管理费的阳光私募基金运作模式不一样,目前的公募基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看基金规模,而这类群体在市场上吸引投资者的主要工具是看基金业绩的相对排名,而非“绝对收益”。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的了解,在日常运营中,基金公司也在某些环节降低了投资者购买基金的成本,不少基金公司通过降低网络销售的基金申购费用,把申购费率降低到“四折”来招揽新的基金投资者。尤其是基金小额投资领域如基金定投,投资者也确实“享受”到了一定优惠。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公司存在一定的降低基金投资者投资成本的能力的。
“就整个基金行业情况看,基金公司降低收取管理费在很大程度上要得到公司股东单位的支持。”某“老十家”基金公司资深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在固定费用提取方面,基金公司灵活余地相对较小。”
一家合资基金公司销售部门人士则坦率地表示,与券商相比,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即使出现“熊市”,但基金公司的日子还是要好过得多。要是因为基金公司的盈利状况主要是通过基金规模大小所产生的,因此,基金行业“靠天吃饭”的色彩比券商明显弱得多。“在现有机制面前,基金公司方面很多方面可能是无能为力的。”
固定管理费率优缺之争
从目前情况看,业内对于基金管理费收取问题也有不同的理解。尤其在一些根本性的环节上,部分资深人士的观点有着明显分歧。
对于今年出现在基金行业中的这一现象,申银万国证券市场研究部门负责人认为,尽管基金上半年管理费增加是基金契约所规定的收入,但在如此低下的投资业绩面前依然收取如此之高的管理费,这的确显得不那么合适。这位资深市场人士认为,虽然在制定基金管理费收取政策时有其合理性,但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实施,也难免会有副作用。当然,上述问题不应该是针对基金公司本身,需要反思的是现行的一些明显不适应实际的规则。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执行总经理、基金研究中心负责人胡立峰则认为,结合全球公募基金行业的经验情况看,公募基金应维持“固定管理费率制”这一行业基础制度安排。虽然公募基金固定管理费率有缺陷和缺点,但是如果不搞固定费率制,问题可能更大。呼吁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人收益与风险共担的愿望是良好的,但是基金行业的“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基本特征决定了公募基金管理上不能让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人共担收益与风险。一旦实行浮动费率制度,将严重破坏和冲击“受托管理”的基本特征。同时应该注意到,在每一次熊市时,都有人提出要基金管理公司降低管理费率或者和基金投资人共担风险;但当每一次牛市时,几乎没人提出要提高基金管理费率,让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投资人共享收益。
此外,胡立峰还认为,提高基金行业效率,优胜劣汰更好的办法是基金管理公司规模评价。“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勤勉尽职、业绩优异,一般来说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人申购该公司旗下基金,从而扩大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收入规模,反之亦然”。
提升业绩可缓和矛盾?
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有专业投资机构认为,今年A股以来行情持续低迷,是导致投资者对于基金管理费与投资业绩出现巨大心理反差的主要原因。在他们看来,如果未来基金业绩有所提升,相应的矛盾也将可得到解决。
根据公开信息数据,在上半年基金1.08万亿元的亏损之中有9786亿元属于账面浮动亏损。换而言之,在股市下跌过程中,因基金采取主动止损而导致的亏损只有1014亿元,约占所有亏损的9.38%。某些大型券商自营部负责人表示,如果A股市场重新进入上涨趋势,那么,基金手中的股票仓位马上会提振基金净值,这也将使得一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
据华东地区某大型财务公司负责人透露,在一般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在申购或认购基金产品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基金公司方面的特别“关照”,这往往是基金公司维护大型机构投资者资源的一种策略。但对于投资规模有限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则并不存在相关环节上的优惠,因此,在基金管理费用这类环节上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目前新基金发行低迷的环境中,降低管理费措施会被理解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这位资深人士表示,无论是“明补”也好,还是“暗贴”也罢,说到底,这都是弱市行情下的一种维护各类投资者持有信心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