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强劲_A股反弹“不妨看得更高一些”
基金经理看好后市 但并不认为行情出现反转
上周四突然出台三大利好后,基金公司大多予以正面评价。不少基金行业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国庆前最后一个交易周以及四季度的行情注入了强心剂,预计后市行情将继续看好。
市场机会明显增多
“市场在2000点附近已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国泰基金相关人士认为,相关政策导向都十分清晰地表达了政府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决心。对投资者来说,上述政策本身都是明确的重大利好,为股市提供了一个休整的机会,而政策的密集出台也将极大地提振投资人的信心。
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称,就大盘而言,目前定性为反弹更好一点,反转还不好说。当沪指跌至1800点一线时,多部委同时出台了“救市”的强力政策,因此,“大盘本轮反弹可不妨看得更高一些”。
尽管目前基金群体普遍认为当前的行情可能只是一次反弹,离真正意义上的大势反转还有很大差距,但在强力“救市”政策注入市场之后,未来的市场机会将明显增多。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称,银行股等超跌个股反弹可能更为明显。另外,印花税单边征收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活跃股票交易,券商股股价短期亦有望出现明显反弹。但从中长期角度来说,该机构认为投资机会将会较多地存在于医药、铁路等受益内需提振和政府公共投资的行业和板块中。
根据最近的基金净值数据,新近发行的基金出于各种考虑放慢了在二级市场大举建仓的脚步,但积极的股市政策也引起了前期发行的新基金的极大认同。农银汇理行业成长基金经理曹剑飞在接受采访时判断,这是政府救市的第二步,此前的央行的“双降”(降低贷款利率及部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视为第一次政府救市。而这次是多部门第一次联合行动,显示了政府高层的决心。其中,汇金直接入市和国资委表态支持中央企业回购股份最为有效。“组合救市政策有望缓和市场过度悲观的情绪,给A股市场带来一次较好的反弹机会。随后,A股市场将全面进入选股时代。”曹剑飞同时表示,由于上周末出台的三大利好中有两项涉及对上市国企股价的支持,因此,估值较低的国有上市企业更值得关注。
期待信心恢复拐点出现
关于后市,国泰基金认为,短期内A股市场将有较强烈的反弹。尤其是上证综合指数跌破1900点后,市场本身就积聚了报复性反弹的能量,上述政策的密集出台无疑是激发点。不过,该基金表示,中国宏观经济还面临着“一保一控”的挑战及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能力持续下滑等不利因素,由此,市场不排除还有震荡和反复的可能,投资者依然还需要保持一份谨慎和冷静。同时,该基金“期望宏观经济政策和针对资本市场的政策有一个可期待的连续性,以有利于市场信心的不断积累,形成一个信心恢复的拐点出现”。
诺德价值优势基金经理张学东认为,目前投资者更愿意把汇金公司入市看成国家设立“平准基金”的先兆。“虽然两者还存在形式上的差别,但是我们认为汇金公司以及国资委对央企回购的支持,已经在效果上接近平准基金,至于下一步的运行,还需要等待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出台,以及汇金公司的具体操作。”张学东还认为,目前还很难预计本次政策组合能够带动股票市场开展多大力度的反弹,但是从9月19日的表现来看,似乎较大多数机构的预计更为乐观。对此,张学东表示他们的态度依然维持谨慎。虽然投资者对经济处于下行周期这一判断依然心存担忧,而且这种担忧在年内估计难以完全消化。但是就股票市场而言,短期内市场极端悲观情绪有望得到安抚,信心得以初步企稳。
基金补仓或成反弹动力
开放式基金仓位回补可能成为A股市场进一步反弹的重要力量。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中心负责人胡立峰称,根据上周五大盘出现涨停的开放式基金净值表现看,244只股票方向基金(指数基金除外)日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79%,这意味着股票方向基金整体平均仓位不超过60%,体现了基金公司在弱势环境下相当谨慎的投资态度。就存量资金考虑,如果一轮中级别反弹越来越被市场所确认,基金便面临一定的压力——股票方向基金存在15%~20%的存量资金加仓空间,如果本周大盘继续反弹,那么重要力量之一是开放式基金的仓位回补。同时,根据胡立峰对增量资金的分析,由于大盘上周五突然涨停,预计“踏空”资金或者前期赎回的基金投资人会适度申购开放式基金,而大比例申购将进一步降低开放式基金的股票仓位,预计基金管理公司将持续买入股票以维持基本仓位。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股走向已经成为当下行情的焦点之一,为众多基金所密切关注。“我们对银行股近期走势持谨慎态度。”博时精选股票基金基金经理陈丰表示,由于此次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股市仍存在不确定性,投资者仍然疑虑重重。前期降息对银行的影响更大。一方面不对称降息使利差缩小,另一方面降息预期将使存款定期化,加上原有的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担忧,短期而言,银行股受到较大的压力。同时,本次经济周期性下滑,受制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仅仅依靠政策面的变化信号,其本身尚不能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也不能改变企业盈利能力迅速下降的趋势和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