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来得很突然,“十一”节前的三大利好如一把烈火点燃了市场期待已久的热情。利好组合拳出手后,沪综指两次跳空高开,涨势惊人。其后指数虽有徘徊,但市场整体维持了上升的态势。反攻途中,有人唱响“快枪手之歌”,急急杀入,也有人选择了观望,在等待回调后再买入。
基民:加入抢反弹大部队? 下手总是慢
小王是北京的一位基民,入市已经10年,自认为操盘能力不错,19日当天开盘前,他就下了50ETF基金的买单,因为他认为50ETF里面有多只银行股,以前跌幅也较大,受三大利好影响,反弹力度应该会更强。不过小郑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买单很多,打开涨停时间很短,根本就很难抢进去。幸好下单买入的另一只ETF基金开盘并没有涨停,小郑以8.1%的高位进入,没过多久,这只基金也涨停了。那天,他还成功买入了一只LOF基金。为什么选择指数型基金,他道理很充分:“市场涨的时候买ETF最划算了,涨的多嘛。”
记者发现,9月19日利好政策出台后,指数型基金申购量增长明显,指数型基金成为成熟的投资者把握市场机会的良好工具。特别是19日当天,主动型基金基本涨停了,但基民杀进去的时候基金已经上涨了10%以上了,截止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基民的收益也不过4%-5%,远没有预期收益高。
基金:边走边看小幅加仓 只怪反弹快
北京某基金公司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19号那天是抢不进去了,但是这周我们一直在通过反弹调仓,买入一些超跌的品种。”
对于反弹期间的操作情况,接受采访的基金公司大都表示,整体上肯定是净买入,但多数也仅是处于小幅加仓的状态。也有基金公司表示,过去一周的加仓比例在5至10个百分点之间,在加仓的同时,对持仓个股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其中,结构性调整的整体思路是,减持那些财务上比较激进、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的公司,预期这部分公司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不好的背景下,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大,相应地,陆续加大那些财务上相对比较稳健、现金流比较有保障的公司的配置比例。同时,对周期性行业整体持比较谨慎的态度,逐步减持。但整体而言,在资产的配置上,基本遵循公司为主、行业为辅的思路,主要的目标在于寻找好的公司。
另外,还需要注意,基金的加仓还需要区分由于主动买入带来的主动加仓和由于股票市值增加带来的仓位被动上升。目前来看,主动加仓的基金其实不多。
TOPVIEW统计数据显示,基金周一的交易额已经超越了其在A股持有市值的比例,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基金的交易额却有所下降,相反,游资的主导作用有增大的趋势。
但基民对于基金的表现却并不满意,很有些“怒其不争”的感觉。多数股票型基金仓位在反弹之前也就在70%左右,节前四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的涨幅已达到了16.9%。但同期200多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涨幅却不到6%。剔除新基金后,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涨幅仍然不到10%。眼看着指数涨了,但是手中的基金涨幅却赶不上大市涨幅,基民们的心情自然很急躁。
专家:
基金涨幅不如大盘亦在情理之中
一位券商理财组合的基金经理认为,基民不应该只看到基金近期涨幅不如大市,在前两个季度,大部分股票型基金包括理财组合均跑赢了市场,这得归功于基金经理较早就降低了仓位,也为基民减少了损失。三大利好出台后,有些基金仓位较低,加仓速度不可能太快,因此跟不上大市也是较为正常的。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张剑辉认为,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行为,即便是看好某个公司或行业,也永远希望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就像汇金公司入市一样,并非把所有的“弹药”一下用完,而是分批买入,基金经理也是如此,他们或许会因为没到合理价位而先持币待购。
一位基金公司的研究员表示,从基本面看,中国原来过分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尚需时日。从目前的调研看,国内一些出口大省的经济受到重挫,有一些企业因为资金链问题已经关停。这将直接影响到相关行业的发展,并且间接影响到消费。基金投研团队还需认真观察基本面的动向,特别是即将公布的三季报数据,对各个上市公司的估值均进行了调整。
节前,和讯召开的《华尔街困局与中国股市》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表示,市场近期的上涨倒是慢慢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民族证券首席分析师徐一钉表示,现阶段市场的涨跌已经超出了基本面的范畴,9月19日的集体涨停,是对前期极度悲观心态下市场非理性杀跌的修复。政府的介入,使市场心理恢复到正常状态,市场对股票的过度低估有望得到恢复。预计短时间内这一恢复过程还将持续。不过需要思考的是,上述修复过程结束后,市场又将进入理性思维的阶段:宏观经济走势、行业变化状况、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在中长期将主导股票价格的变化。另外不可忽视的是海外股市对A股的影响,面对严峻的金融经济形势,各国政府,特别是美国政府,已经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干预政策,这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接下来,市场应该更加密切关注美国金融政策之后实体经济的变化趋势。
投资理财需谨慎 知识积累要积极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面对当前的市场,心理上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救市的决心应该是比较坚决的,策组合拳的力度也是比较大,场按理说应该有个像样的反弹,比较乐观的;另外一方面,基本面的情况而言,当前还存在太多不确定性,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7000亿救市方案的效果不明朗……从这个角度看,长假后短线市场可以说是比较悲观的。
基民这时候该怎么办?抄底?今年屡抄屡套,4•24就是前车之鉴;赎回?净值已经跌去那么多,现在认赔出局还有多大意义?而且赎回的钱又能投到哪去,还不是存银行吃负利率。拿着不动看起来不用操心,也是很多基民今年以来的选择。但放着不动不是理财,赔到现在这个程度,很大原因就是年初对基金置之不理。
这个时候,基民更应该跳出净值的涨跌看待基金。之所以强调要构建一个投资组合,就是要降低基金净值的大起大落对整体财产的影响。记得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过:啥时候都可以买基金,关键看你会不会买。而从买到会买,需要相当理财知识的积累。
附:2001年以来十一节后股市走势
2001年:节后首个交易日下跌,随后连续下跌。
2002年:节后首个交易日下跌,随后A股市场继续调整。
2003年:节后首个交易日上涨,随后走出一波跨年度的弹升行情。
2004年:节后首个交易日上涨,但随后陷入再度调整。
2005年:节后首个交易日下跌,随后A股市场出现跨年度的牛市。
2006年:节后首个交易日上涨。
2007年:节后首个交易日上涨,10月18日上摸6124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