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7日获批的,由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掌舵的 “华夏策略精选”能否赶在最后期限前顺利发行,市场对此充满了怀疑。
离10月27日的发行大限仅剩17天,证监会规定新基金获批后6个月内必须发行,否则该资格将作废。
华夏策略精选是目前获批但未发行新基金中的“元老”了,4月份获批的新基金,就剩这一只未发行。原定于5月12日发行的华夏策略精选,借助王亚伟的招牌,喜煞了不少基民。
但不知为何,发行并没有按计划进行,反而是一拖再拖,直至昨日,其发行的具体时间仍未确定。金元证券基金研究员黄宜忠说:“批而不发几乎是今年新基金发行的一大特点,特别是股票型基金,管理公司都在观望中。行情不好,预期募集情况不理想是主要原因,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原因。”
WIND统计显示,上个月共发行了17只新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8只,债券型8只,保本型1只;本月发行数量较少,只有5只。但新基金募集情况并不理想,大多在2亿元~3亿元。申银万国基金研究员朱赟称,新基金发行需要成本,募集2亿元~3亿元根本无法给基金公司带来多少收益。
为何还有新基金不断发行呢?“获批一只新基金并不容易,拿到这个资格不用就太浪费了,虽然目前的募资情况不理想,但行情一旦转暖,小规模的基金还是可以慢慢长大的。”朱赟说。
但对于华夏这样的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在取得新基金和发行号召力上都有很大优势,“占位”一说没有说服力。
一位资深基金研究员称:“大家都知道王亚伟的选股风格很独特,青睐小盘股,行情走软,即使是华夏大盘精选在今年的业绩也并不乐观。华夏策略精选实际上就是对华夏大盘精选的复制,原版都不行了,这种复制成功的几率就可想而知了。”
该人士的话还透露了另一层含义,华夏策略精选迟迟不发可能是对“王亚伟”这块金字招牌的顾虑,如果募集情况不理想,或者运营效果不佳,都将影响王亚伟在基民心中的形象;但如果放弃发行,更可能成为新闻的焦点。因此,在发与不发的选择中,华夏策略精选处于“难产的漩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