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只QDII基金2008年三季报今日披露完毕。季报显示,经历了三季度惊心动魄的全球金融危机洗礼后,各只QDII基金的基金经理均对危机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原来仓位较高的几只基金均不同程度地下调了仓位。
投资更趋谨慎
今年三季度,全球金融危机继续恶化,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AIG获800亿美元救助,美国金融机构的大规模风险暴露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并对全球资本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实体经济方面,房地产市场下滑,失业率上升导致消费收缩,美欧经济增速放缓,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和消费信心指数都达到历史低点。金融风暴、经济前景不明,使得投资人对股票较为悲观,全球股票市场三季度下跌约15%。
正如海富通海外的基金经理陈洪所言,虽然一开始我们就对全球经济形势面临不确定性有一定心理准备,但整个第三季度,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影响宽度之广和调整程度之深,以及对实体经济的伤害还是远远超出我们大多数人的预期。
QDII基金经理普遍采取了谨慎投资,保持低仓位的投资策略,一些在二季度仍然保持较高仓位的基金也明显调低了权益类配置。例如嘉实海外的股票投资比例就由二季度的84.03%降至三季度末的73.08%,上投亚太的仓位也由二季度末的89.99%降至三季度末的79.8%。
不过,二季度末时仓位较低的华夏全球和南方全球两只基金却小幅加仓,华夏全球基金经理周全表示:“‘危’代表危险,‘机’代表机会。这一轮金融危机和全球熊市,使得股票投资人蒙受了惨重的损失,但熊市使得优秀企业的估值下降到具有吸引力的位置,又为未来新一轮牛市积蓄了新的上升力量。”该基金三季度采取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绝大部分时间股票仓位仍保持在较低水平,但从9月份开始逢低增持。
新基金控制仓位
与较早出海的第一批QDII基金相比,今年二季度成立的4只QDII基金没有急于建仓,普遍将仓位控制在较低水平,三季度净值跌幅相对较小。例如海富通海外、华宝兴业海外的权益投资比例分别只有40.51%和41.86%,银华全球的权益投资和基金投资比例之和也只有60%。
香港市场依然是QDII权益投资的首选市场,三季度加仓的华夏全球和南方全球选择将筹码继续投在港股上,其在香港市场的投资比例分别上升了5个和1个百分点。减仓的嘉实海外和上投亚太则主要减持了港股,嘉实海外的港股投资比例由二季度末的83.06%下降到三季度末的68.69%,降幅高达近15个百分点。在行业选择中,能源和金融仍然是新老QDII基金均偏爱有加的行业,各基金都将这两大行业作为重点配置的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各QDII基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净赎回,去年出海的QDII基金赎回量均超过10亿份。今年成立的QDII基金虽然赎回绝对量以亿为单位,但由于成立规模普遍不足10亿,因此净赎回比例十分惊人。而且往往是业绩相对越好赎回比例越高,海富通海外三季度净值仅损失3.9%,但其规模却已经由成立之初的5.089亿份降至三季度末的1.216亿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