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发行规模达不到成立的标准怎么办?找券商帮忙!这条规矩已经成为基金业界的“潜规则”。而在这种互相帮忙的背后,基金和券商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利益联系?如果投资亏损,最终是由谁来承担?
机构“帮忙”买新基金 基金三季报数据显示,机构帮忙买入的新基金不在少数,大概占新基金发行数量的5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资金并非长期逗留在基金内,而是在基金封闭期结束后就被迅速抽走。
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基金募集情况不理想,首发户均认购份额数显著上升,这表明机构认购资金占比上升。这部分资金在锁定期结束后,有较高的赎回冲动。与首发规模相比,29只新基金的净赎回比例在20%以上,其中5只基金超过了50%。
据统计,在新发基金中,份额变化最大的基金有:海富通中国海外精选基金6月27日成立后规模为5.09亿份,三季度末规模为1.22亿份,份额变动达-76.11%;万家双引擎灵活配置基金首发时达到3.54亿份,截至三季度末则为1.40亿份,份额变动达-60.34%。
基金券商为何“结盟” “在短时间内,基金份额变动如此之大,自然是由于机构"帮忙"的缘故。”某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市场情况下,新基金尽管亏损较少,但巨额资金的进出势必给券商带来亏损,难道券商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这其实是基金和券商的利益交换。”该知情人士说。
基金公司和券商之间的利益联系其实就是基金公司交易佣金。据了解,券商每年经纪业务的占比都需要达到一定比例,而基金公司就成为这部分业务的主力军。券商为了保持业务增长,势必和基金公司有“亲密联系”。
“目前,有些券商要求基金做10倍以上的交易量,如有些基金换手率比较少,其中包括前五大基金公司,券商就会要求他们多做交易,换手频繁一些,甚至有的券商要求基金做30至40倍以上的交易量,以达到佣金量的完成,这已经是券商和基金之间的"潜规则"。这对基金运作一定是有影响的。”该知情人士表示。
券商帮基金公司完成募集额度、成立新基金,而基金为了回报券商的帮扶之恩,频繁进行交易。最终损害的是谁的利益?
“很多新基金赎回量很大,但是他们的净值波动比较小,跌幅不大,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大规模建仓,因为要保证这部分机构资金不要过于亏损,以应付可能到来的大规模赎回,这必然影响到基金的操作。”国泰君安基金分析师吴天宇表示。
“不过,这个影响将是短期的,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如果由于基金消极建仓,正好避开了市场不利的局面,能保证基民利益,但如果碰到正好大涨,却没有建仓,也有可能导致基金失去机会。”吴天宇对记者表示,“长期来看,基金的规模还是要靠业绩说话。”
(责任编辑:王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