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从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自9月16日开始进入降息周期以来在短短98天内的第五次调整利率。
然而,12月23日股市的走势却让人大跌眼镜。当天上证指数从1990点开盘后一路下跌,虽然在下午2点前随着部分大盘蓝筹的拉升有过小幅反弹,但随后继续下跌,当日上证指数重挫90点,创下了4.55%的跌幅。
“降息其实是大势所趋,不过这次央行下调27个基点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富国基金一位不愿署名人士23日下午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我们之前估计这次降息应该在上周末或者本周末,不过预计至少下调54个基点;而市场一直希冀的下调商业银行营业税税率的政策也没有同期推出。”
政策利好渐显疲态 在“9·19”政府救市之后,进入11月监管层开始陆续推出利好政策来试图阻止指数下跌,从刺激经济的“国十条”到央行出人意料的大幅降息108基点,再到“金融国九条”和对房地产行业的大三措施,上证指数在频繁的政策利好刺激下从1664点最高反弹至2100点,超过半数的个股反弹幅度超过50%。
不过,央行降息显然低于市场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参与程度,再加上年关将至,离场观望成为不少市场参与者的选择。
申银万国策略分析师李慧勇在当日的点评中指出,降息大势所趋,但幅度低于预期,“从降息的幅度看小于预期,这固然有上次大幅降息108个基点的原因,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国家观察降息效应的考虑”。
“未来市场如果继续反弹,则还需要政策面更大力度的配合,否则投资者将持观望态度。”中信证券(600030)在23日的点评报告中表示。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金融行业分析师伍永刚表示,在11月经济数据继续恶化的情况下,政府很有可能采取更多超预期行动保增长。他们估算,银行营业税每下降1个百分点,14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平均将增加2.63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机构人士更倾向于政府在明年仍旧会继续采取降息措施。
应该说,在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国际各大央行为刺激经济纷纷下调利率的背景之下,国内经济加速下滑和通货膨胀迅速回落使得央行进一步降息成可能。
目前来看,美国的基准利率为0.25%以下,日本、加拿大、英国和欧元区分别为0.3%、1.5%、2%和2.5%;中国在降息后为2.25%。
国泰君安的分析师姜超认为,美国的大幅降息意味着全球即将步入零利率时代。“在美联储的带领下,本轮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可能将基金利率降至1%以下,利率相对较高的英国、中国和欧元区均有降息压力。”
姜超甚至认为,预计明年还有5次降息的可能,“其中2009年1月、2月各一次,主要基于物价的继续下降”,此外“2009年4月、7月和10月还有各一次降息,主要基于经济的继续下滑,因而每一次季度经济数据出台之时均会有降息压力”。
当然,仅仅通过降息是无法解决目前面临的通缩预期,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师龚方雄则建议决策层通过资源改革例如放开部分产品价格管制来达到减缓通缩压力的目的。
此外,海通证券(600837)的分析师李明亮认为,除了降息外,政府还有出台包括减税等更多措施来刺激经济回暖的可能。
毕竟,相对于通过增加政府开支刺激投资,如何刺激居民消费是一个难度更高的问题。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先后推出发放消费券等措施之后,监管层首选措施可能是通过降低所得税率并开拓帮助老百姓增加收入的新渠道。
在李明亮看来,“中国所采取的首选措施很可能是提高所得税门槛,另外政府将增加对医疗、教育及社会福利保障的投入,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帮助低收入者渡过难关并增强人们的消费意愿。
1664点不是底? 在23日收盘后,记者随机采访了5家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得到的结果并不乐观。几乎一面倒的认为“1664点显然不是底部”,击穿只是迟早的事情。
毕竟,最坏的时刻还没有到来。
此前公布的11月份工业增加同比增长5.4%,比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11月份国内发电量出现9.6%的负增长,这是继10月份以来出现的第二次负增长,由此可见经济运行对于能源需求的萎缩严重。
而在12月22日公布的11月企业商品价格环比下降3%,同比下降0.4%,企业业绩不容乐观。
申银万国的分析师贺振华认为,预计2009年全年工业利润增速下降6%;“就同比增速而言,2009年第二季度看到最差的情况,下半年开始好转,但是好转幅度有限”。
相比之下,一些来自买方研究机构的观点更为悲观。
富国基金在此前发布的2009年投资策略报告中指出,2009年分季度的利润降幅可能逐季缩减,2010年经济或许还将继续低迷,但同比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可能已经开始见底回升。“目前市场普遍对于2009年GDP和企业利润较为悲观,这反而加速了市场心理预期更快见底,市场底部也许可以更早一点到来。”
这意味着,随着宏观经济数据的逐步恶化,作为左右上市公司股价最主要的因素公司业绩却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就目前来看,随着不少上市公司基本面恶化的数据陆续公布,未来一个月的时间内研究员基于年报预期大幅向下修正盈利预测会使得基本面的压力加强,这使得不少股价仍旧相对高企的公司在短期内将面临进一步的估值压力。
(责任编辑:范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