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人士称,此前海通大跌缘于借道增发的“结构型产品”被迫抛售,而非“大小非”抛售之故。海通证券董秘表示,参与定向增发股东均通过正规程序中标
浮亏近半的非公开发行限售股解禁后为何引发股价大跌?而成本极低的“原始股”解禁后为何反倒股价大涨?海通证券股价(600837.SH)的一路狂泻,其元凶一直被“公认”为“大小非”。
“海通证券11月21日的暴跌就是变相上演了一出平仓戏码。”深圳一位资深私募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导致海通证券大跌的不是“大小非”,而是栖身于解禁的非公开发行限售股中的结构型产品,因巨亏而斩仓出局。
去年,海通证券向8家机构非公开发行约72464万股,发行价为35.88元/股,今年5月每股派送0.3股、以资本公积每股转增0.7股后变为约14.49亿股。11月21日,其中7家机构所持约12.89亿股上市流通,导致海通证券流通盘猛增5.5倍。当日一开盘,3亿股卖盘便将海通证券压在跌停板上,并连续3日跌停,股价由解禁前的13.31元跌至3日后的9.7元,跌幅达27%。
这12.89亿股海通证券除权除息(今年5月机构投资者股东每股派发现金0.1元)后的认购成本为17.89元/股。按解禁当日收盘价11.98元计算,7家机构认购海通证券的账面浮亏就已经达到76亿元。昨日海通证券收于9.06元,较17.89元的浮亏比例近半。
在如此巨大的浮亏下,解禁限售股为什么仍然坚决出逃?
上述私募人士说:“看看海通证券11月21日解禁的限售股的持股成本就知道,海通证券的下跌完全不是之前市场所担心的‘大小非’成本低的原因。”
那么这批解禁限售股忍痛割肉的隐情是什么?
上述私募人士说,海通证券这批解禁限售股中藏有很多结构型产品,当时有公司用高杠杆通过信托间接拿了海通证券的股票。
这个说法得到一家大型券商高级行业研究员的证实。这位研究员表示,当时有一些公司通过发行一些信托或理财产品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用这笔资金参与海通证券的增发。
“海通证券股价的连连下跌,引起发这些结构型产品的机构风险控制部门的高度关注,导致他们要督促发这些产品的基金补仓,不然就必须平仓,因为要保证当时发的结构型产品的资金安全。”上述私募人士说,“所以,在海通证券这轮下跌中,很多抛盘是结构型产品被斩仓而出,而下跌的‘罪名’挂在‘大小非’解禁上。”
《第一财经日报》就此联系海通证券董秘金晓斌。金晓斌表示,这8家参与海通证券定向增发的股东都是通过正规程序中标的。至于竞标资金是否通过发行结构型产品取得,他表示“不太清楚”。对市场人士提出的海通证券暴跌是因为结构型产品平仓所致,他也表示不知情。
持有这12.89亿股非公开发行限售股的7家机构分别为华泰资产管理公司、泰康资产管理公司、平安信托、雅戈尔集团、江苏国新集团、中信集团和上海电力。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所持1.6亿股因承诺锁定期稍长而于12月22日上市流通。
本报试图联系泰康资产管理公司和平安信托等公司了解情况,但截至发稿未能联系到当时参与海通证券增发的负责人。
本周一,海通证券20.69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此次解禁总数达到原流通股本的1.2倍。根据东方证券的数据,这些限售股份除权后成本仅约1.44元/股。市场因此认为海通证券再度面临巨大抛压。
然而,本周一海通证券却出人意料地高开并高位震荡,收于8.14元,大涨5.03%,涨幅居券商股之首。昨日,海通证券上涨2.21%,报8.32元。
海通证券不跌反涨,让市场大跌眼镜。金晓斌表示,这与股价被低估密切相关。“而且我们之前就与54家‘小非’沟通过,他们都表示看好海通证券的长期价值,认为公司股价在现阶段是低估的。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他们现在出货是有系统风险的,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出呢?”
金晓斌还称,雅戈尔(600177.SH)董事长李如成对其表示,海通证券目前处于低估区间,将长期持有海通证券。“李如成拿中信证券(600030.SH)拿了10年才出货,怎么可能在亏损的情况下卖掉只拿了1年的海通证券呢?”金晓斌说。
有券商研究员对本报表示,本周一解禁中的一些“小非”都认为海通证券被低估,不愿在目前价位出货。上海一些本地游资专做这一类“大小非”的股票。“从这两天的盘面情况看,海通证券绝对是被这类游资炒作起来的。”这位研究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