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A股动荡行情不仅是考验投资者神经的年份,也是衡量中国基金行业真实能力的“大考之年”。在年终成绩单面前,投资者可能会对当前基金行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而从近年来的每年基金“10强”排名看,基金排名的多变性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个行业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如果以所有开放式基金(非货币类)去年业绩进行排名,大家就能发现,不同年份的“市场风格转换”是导致年度基金排名变化的重要因素。但从统计中也可以发现,近年来,那些有着丰富投资经验、投研团队较为稳定的老牌基金公司旗下产品总能有一两只产品“笑到最后”,这些公司也不会因为某几位投研核心人物的离开而丧失在基金行业内的竞争力。作为2008年开放式基金的最大赢家,债券基金包揽了去年开放式基金的“10强”。从业绩排名看,交银施罗德、中信、建信、中海、国泰、华夏、广发、工银瑞信旗下的债券基金都获得了10%以上的正收益。而2007年“10强”基金都是以股票投资方向的基金,在2008年中,这些基金都没有取得正收益。这不能不说,资产配置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个很大的投资命题。而且,以年度排名作为短期衡量标准,这对于普通投资者选择基金产品来说,可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根据Wind统计,在偏股型方向上,去年净值最靠前的10只基金都是2008年发行的次新基金,如果剔除那些次新基金,那么去年基金的排名更加能够反映出各家基金公司在去年熊市中的真实状态。据统计,进入“10强”位置的按业绩排名依次是银河收益、申万巴黎盛利强化配置、泰达荷银风险预算、兴业可转债、华夏回报、汇丰晋信2016、博时平衡配置、国联安德盛安心成长、招商安泰平衡和国投瑞银瑞福优选。从这份名单看,老牌基金公司依然不输于人。
其实,如果对照近年来的基金排名就可以发现,去年“10强”之中已经不见往年进入“10强”的基金。根据Wind统计,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三年中,年末基金“排位赛”的竞争堪称激烈。比如,在2004年“10强”的基金中只有富国天益进入了2005年的“10强”名单;2006年的基金“10强”没有一只进入了2007年基金“10强”。至于在2008年的“10强”榜单上,更是不见了往年的“宠儿”。与之对应的则是,不少以往的“明星基金”在其基金经理以及基金公司投研核心人物去职之后排名随即下滑。
一般情况下,用时间(3~5年)去考察一只基金以及一位基金经理乃至基金公司,这可能更加能令投资者作出相对理性的选择。比如, 上述进入去年业绩靠前位置的众多基金公司,如华夏、申万巴黎、交银施罗德、汇添富、汇丰晋信等,都在公司整体投研能力和风险控制环节上花费较大精力。其中,华夏基金公司近年来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基金业绩都在行业内处于一流水平;申万巴黎基金公司则是行业内部首家分开设立监察稽核部和风险管理部的基金公司;交银施罗德和汇丰晋信则反复强调以长线心态去运作基金产品。尽管短期业绩排名的多变性增加了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难度,但后者通过长期观察某一类基金公司的特质,则能在长期投资中获得不错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