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期连续净回笼资金,使市场各方对资金面变化的关注度提高。不过目前市场资金仍然比较宽裕,摩根士丹利华鑫货币市场基金经理李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不变,货币环境仍将保持宽松,债券市场的低利率环境也将持续。
《第一财经日报》:央行从去年10月开始大幅减少央票发行,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有何影响?
李轶:央行央票减少供应量,这一措施主要针对货币市场,是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的一个手段,是央行顺应整个内外环境下的必然选择。目前看来1年期央票的供应量在减少,会使货币基金操作品种减少,同时也拉低存量央票的收益率,但是因为存量依然存在,同时货币基金可调整债券持有结构,转而投资金融债、企业债等其他品种。所以短期内不会有太多影响。
《第一财经日报》:国内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差异很大,你认为规模大小对基金投资有何影响?
李轶:基金规模的大小对短期品种短缺的敏感度不同,照目前情况来看,过大过小的规模都会给投资管理带来一定的考验和难度。基金规模过大,对市场供应的变化就会比较敏感,比如目前央票减发,在市场上就难以选到合适的品种;基金规模过小,譬如单只信用债比例不能超过10%,也会给基金交易和提高组合收益带来困难。
《第一财经日报》:央行近期资金净回笼力度较大,你对下一阶段央行的货币政策如何判断?
李轶:央行近期的净回笼操作是出于均衡投放流动性的目的,反映央行对银行信贷投放结构的调整。近两个月,银行信贷出现爆发性增长,尤其是票据融资增长很快,市场担心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的分布不均匀。预计央行会密切关注国际收支变化和公开市场到期情况,通过平滑资金流分布的操作来保持信贷合理投放,引导信贷投放均匀合理分布。但短期操作依然服从于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
未来保持经济增长,防治通缩和经济衰退,一个必要的环境是提高流动性,即保持较为理想的货币增速。为了提供良好的流动性,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必然。未来经济面临的复杂性,要求货币政策多管齐下,为防止经济通缩创造有利的货币环境。
《第一财经日报》:市场普遍认为降息空间已经不大,你对债券市场后期走势如何判断?
李轶:从债券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还为时尚早,更大可能是在底部徘徊;货币供应量虽然出现反弹,但货币乘数仍在下滑,央行要实现17%的M2目标,引导银行信贷投放,必然要创造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因此,宽松的资金面将维持债券市场的低利率环境。经济基本面对于债市的影响逐步弱化。相比较而言,资金因素将是决定利率波动的主要因素。债券市场利率下行空间已经逐步缩小,反周期调控政策出台的强度和节奏将对债券市场产生震荡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