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基金业发展的第11个年头,为抢占更大市场,各基金公司想尽办法,另辟蹊径谋发展。
发行产品:推明星
要发行新的产品,基金也有自己的好招术,而推出明星基金经理显然是不错的一招。
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将史伟高调推出,为其发行的交银先锋基金增光添彩。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基金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人才奇缺,基金经理普遍呈现从业经验严重不足的趋势。据统计,仅去年就有超过100只新基金获得"准生证",今年以来又有约20只基金获批,有经验、有业绩的基金经理极度稀缺,也变相造成基金经理过高的流动性。而基金的业绩表现与基金经理的能力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明星基金经理客户忠实度高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产品设计:搞创新
不过,明星基金经理数量有限,一些基金公司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走产品创新之路成为他们选择的方式之一。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期发行的基金多达近20只,而每只基金都多少以新颖的概念和创新的产品设计作为自己产品的卖点。如向来打创新牌的兴业基金近期推出了一只名为"有机增长"的基金。兴业有机增长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张光成解释道,有机增长指的是不能只关注上市公司的成长速度,还要关注其增长的来源、质量与持续性。
"花架子是没用的,关键还是要看业绩,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基金的业绩才是决定投资者去留的关键。"上海某基金公司副总心直口快地对记者表示。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江赛春也表示,对基金管理这样一个完全依靠智力资源、专业性极强的行业,人和制度是基金公司竞争力的两大核心。首先要有优秀的人,优秀的高管和优秀的投研团队;其次要有好的制度架构,在好的制度框架下,管理层和投研团队才能在各自角色上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