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经理遭遇2008年滑铁卢之后,基金公司掷飞镖投资的讨论开始升温。在此之前,普通投资者一直觉得基金公司的确是专家理财,并且能够战胜市场。但一些学者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基金经理都不具有择时能力,而仅有极少部分基金经理具备择股能力,两者皆有的基金经理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点评:最新出版的《2009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04年6月30日到2008年9月30日,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为66.92%,封闭式基金的超额收益为49.71%,年化之后的收益率分别为12.67%和9.84%。由此可见,国内基金经理在主动股票投资方面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没那么差劲。简单用择时能力和择股能力评价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根本就没说到点上。因为国内基金战胜市场的主要途径是集中持股和灵活的仓位控制,没几个人理会契约规定的比较基准。如果你从单只基金的角度考察,择时和择股能力可能并不强。但从整体来看,集中持股降低了个股风险,仓位控制带来了超额收益,战胜市场的几率自然很高。而国外股票型基金基本不做择时,市场有效性更高,想跑赢市场当然很难。
QDII按兵不动
近期以来,海外股市狂跌不止,让QDII2009年以来的亏损幅度有所增大。而与此同时,2009年以来投资A股市场的基金却获利丰厚。不过,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当前迹象显示,QDII的寒冬期可能比我们想像的要长,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QDII具有潜在的旺盛生命力,看待QDII不应只看短期收益,现在仍不过是QDII的播种期。
点评:QDII的话题常说常新,看你从哪个角度评价QDII的业绩了。一些QDII基金的业绩虽然惨不忍睹,但和同类产品相比排名还位居前列。不过从基民的感受讲,赔钱是实实在在的,谁都无法接受。所以我们只能以交学费来看待国内QDII基金的出师不利,毕竟中国基金业只有十年发展历史,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无异于痴人说梦。想当年美国的资本集团开拓海外投资业务时也忍受了长达二十年的亏损,足见海外投资这个槛并不好过。不过,中国老百姓的财富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中国基金业要想屹立于国际一流资产管理公司之林也必须迈过这个槛。只是希望国内基金公司把姿态放低一点,把困难想多一点,勇于承认自己海外投资能力的不足,并踏踏实实地提高综合素质。凡事还要向前看,海外市场狂跌不止未必全是坏事,正好给下一批QDII基金提供低位建仓的机会。从长期来看,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给国内QDII基金提供了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余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