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商报讯(记者 崔吕萍)今后,基金公司在基金经理配置方面必须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得应其他机构客户的要求调整基金经理而损害普通基民的利益。证监会在日前下发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修订版)》(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了上述观点。
此外,《意见》还特别强调,基金公司不得对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等其他业务进行倾斜,不得因开展其他资产管理业务影响基金经理的稳定。
证监会的担心不无道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专户理财成为各家基金公司拼争业绩的新业务,为了留住这些动辄为基金公司提供几千万元的大客户,各基金公司煞费苦心,出台各种政策,这其中就包括向客户提供优秀的基金经理。据了解,基金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开闸后,基金公司还将加大这方面的人才调配。
因此,一大批优秀的一线基金经理被抽调到专户理财业务部,这些变动在基金发布的公告中有所体现: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40位基金经理发生变动,而去年同期为27位,同比上涨了51.9%。其中不乏部分基金经理跳槽,或是两人共同担任某基金经理,但有很多业绩较优秀的人士因“工作原因不再担任某基金经理”。据业内人士称,这样的公告暗示着基金经理很可能是被大客户“看中”,已经调往专户理财业务部。
这种现象引起了普通基民的不满,原因是在基金经理变动之后,不少基金业绩出现下滑。在某著名基金吧中记者看到,很多基民都提到自己认购的基金,在基金经理离职后基金业绩下滑,不少基民将此“归罪”于基金公司,有基民甚至怀疑,为了得到更多的大客户,基金公司下一步还会出台更不利于普通基民的举措。但某基金销售部人士却认为,基金公司希望在保证固定收益的前提下增加专户理财收入,不可能刻意伤害小基民的利益。但他也承认,由于市场震荡,为了保证佣金收入,在一些政策上基金公司的确会向大客户倾斜,而且短时间内基金公司很难改变工作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