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点审美疲劳 老基金谨慎减仓
在新基金延缓建仓的同时,一些老基金和机构也在逐渐减仓。
据银河证券测算,至5月中旬,宝盈系基金已出现了连续三周的减仓,目前平均测算仓位仅57.7%,即使剔除“宝盈鸿利收益(行情,净值,基金吧)”混合型基金的影响,其平均仓位也只有69.2%。
“到了现在这个点位,大家的仓位都不会很高了。”上海的一位银行系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大幅减仓的还有一些券商的自营资金。“我们的策略是1800点全仓进入,2400点坚决减仓,2600点锁定收益。”上海一家券商的总经理日前对理财周报记者称。
因为券商的自营业务多数都是以经营目标为导向的,一旦达到目标收益,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减仓。A股从年初1800点涨至2600点,涨幅达45%。很多券商自营收益远远超过大盘,他们的减仓举措自然是情理之中。
虽然是在减仓,但并不意味着基金对后市的看空。事实上,基金、券商、私募等对于市场的看法十分积极。甚至前期看空的一些投资总监态度也在转变。2600点只是操作上一个谨慎的点位。
“强势未改。”“没有结束。”理财周报记者日前两次短信北京的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问是否能过2600点这道坎儿时,他的回复十分坚定。
“市场上两种力量在博弈。”一位老十家基金公司分管投资的副总经理对理财周报记者说。“上涨的力量来自于流动性,流动性如此充裕,二级市场相对安全。但是前期对于企业盈利预期的失望情绪给市场带来了压力。”
以上人士认为目前2600点拼杀得虽然激烈,但“市场总体还是很强”。
中海基金则表示,“大额财政投入对经济产生的刺激作用正在逐步显现,而经济本身季节性特征所带来的环比提高加强了经济改善的预期;但随着季节特征的强化效用褪去,经济复苏的预期很快将面临更为全面也更为苛刻的检验。”
“实体经济的复苏进展如果未能及时赶上投资者预期的水平,股票市场可能会以激烈的方式作出反应,在等待进一步的宏观经济复苏证据时,以相对谨慎的态度进行组合管理应是更恰当的选择。”中海基金称。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