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市场与近来的天气一样,在冷暖空气之间急速交锋,月初开始的反弹终于令沪指一度重上2000点,基民手中的基金净值最多也反弹了将近10%,给在寒冬里仍坚持持有的人们带来一些慰藉。但随着经济数据压力的显现,反弹在周末戛然而止。
中小基金反应积极
“从次新基金看,不同的公司策略有所不同,有的收益良多,有的则未见显著。但总体而言,是那些原来仓位较高、操作较为激进的公司,如上投优势、银华优选等基金收益比较高。”德圣基金分析师肖锋告诉记者。
肖锋认为,近一周来市场变化很大,一些大品种陆续出现大单,换手率也很高,这说明机构对此态度不一。总的来说,还是一些中小规模的基金反应积极,获益较好。
今年6月底7月初,市场曾经集中发售了一批股票型基金,这些基金入市后,普遍采取相对谨慎的建仓速度,一直保持了较低的仓位水平,这也在下跌的市场中为持有人资产做了很好的保障,而十一月底十二月初,正是这些基金陆续结束建仓期的时段,据wind统计,从12月3日到12月11日,这批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分化严重,既有友邦华泰价值增长9.85%的净值增长率,也有新世纪优选、工银瑞信大盘蓝筹等基金0.74%的增长率,收益相差近10%。几乎同时成立的基金,为何在建仓期末尾业绩差距如此之大,可见对后市的不同研判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而根据市场回暖之前一周的仓位测算来看,基金加仓及减仓的分化也较为严重,根据国都证券在11月21日至11月28日的基金仓位监测可看出,尽管当周基金公司仓位平均为69%,比前一周减少0.05%。但是也有一些基金加仓幅度相当惊人,如东吴嘉禾优势较前一周仓位增加10.89%。不过减仓幅度很大的基金也不在少数,如华夏成长减仓幅度达7.21%,南方稳健二号减仓幅度达5.56%。尽管这段时间基金普遍跑输沪深300,但是除去QDII、指数型基金,一些主动操作的股票型基金最高能够给投资人带来9%的收益,而另一些基金却只能带来不到1%的收益。
基金被动迎战银行股
近两周,基金对银行股的态度也相当耐人寻味:前期一些热门板块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银行股板块则按兵不动。基金的态度,从11月22日,华夏大盘基金经理王亚伟的一次言论可作代表——对于银行业,王亚伟表示,当前宏观经济处于下行阶段,各个行业的企业经营并不乐观,因此银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出现坏账的概率大幅增加。据了解,在11月底,对于银行股,基金普遍持观望态度,有一些基金则降低了金融股的仓位。
但形势出现了逆转,TOPVIEW数据显示,社保基金在上周有进入银行股的行动,随后,又传出减轻企业营业税的传闻,周二,又有一政策利好出现——《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出台,在这样的利好下,上周五和本周一,基金加大了买入银行股的力度,原先遭到抛售的银行股因为政策利好而再度被拾起。不过伴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和经济数据的出台,周末大盘转而跳水,肖锋称,目前基金的总体态势仍是“求稳”,据他分析,目前绝对仓位很高的基金几乎没有,对于明年的政策性利好,基金仍然非常谨慎。
在近期反弹中,一些中小规模的基金反应积极,获益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