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基金-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 > 基金学院 > 专家观点

巴曙松: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宏观视角与路径

  非常高兴今天下午有机会和各位上海的朋友一起来讨论当前的宏观经济金融的一些政策的走向,介绍一些我们个人的研究看法。

  我想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重点给大家报告一下前面的三个会场我给大家介绍的一些研究判断。

  第二,我想就上海当前面临的非常重要机会,上海在国际金融建设的过程中,把它放到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对上海、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有可能会出现哪些方面的重大变化,这是我今天想跟大家重点讨论。

  首先跟大家讲前面三个会场分别给北京、武汉和广州的朋友讨论的题目及主要的结论。

  首先讲武汉会场的判断。

  我重点讨论的是信贷投放,这个数据会在2009年里面,无论是我们微观的市场决策还是宏观的经济政策,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一个经济指标,它的走向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大家知道,实际上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中国银行业的信贷投放跟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的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出现了非常强劲的转暖,信贷的增长是我们整个应对危机里面非常令人振奋的一个指标,也是很多国内外的机构在预测中国经济出现过于悲观的失误的时候被忽视的一个指标。

  从2009年一月份到现在我们看到,一月份有春节有元旦,扣除之后有17个工作日,我们银行业投放了1.62万亿,二月份1.08万亿稍有回落,三月份1.89万亿,创月度增长的新高,四月份5918万,比三月份要低,市场有点分歧。但是我们加总起来算,根据我们研究的判断,一到三月份的4.58万亿就比2007年全年的信贷投放还多20%。一到四月份5.17万亿,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给大家做几个情景的模拟测算,那就是全年如果我们的银行业信贷投放比如说7万亿,7万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2008年的信贷投放比2007年多,增长23%。我们原来预定的目标是适度宽松。

  什么叫适度宽松呢,从经验意义上看,大家认为,比实体的经济增长稍微多一点,确定我们09年的增加目标是8%,按4%来算的话加起来是12%,原来预定的信贷增加的目标是16.5%,大家理解可能这就是适度宽松的意思。但是在实际的执行里面,我们看到一到四月份5.17万亿,那么接下来的八个月,主要信贷投放到2万亿,每个月3000亿,甚至比3000亿还少,全年7万亿的话,跟08年的信贷投放增长23%。已经是宽松的一个货币环境。这对我们资产市场宏观经济会带来哪些方面的深刻影响。

  那么我们再做一个假定,根据我们过去几年银行业的信贷投放,大概一季度有的投放比较高的时候,大概能占到全年的50%左右,有的年份,说接下来二、三四季度的信贷投放加起来跟一季度的差不多,也投放4.58万亿,那全年的信贷 投放9.2万亿,跟2008年增加28%,就更为宽松了。

  第三个,我们再做另外一个更宽松的经济模拟。银行业大家通常认为,根据有些银行公司的经验,大致上很多银行的信贷投放,每个季度4、3、2、1的投放比例,如果按这个比例算下来,那今年的信贷投放可能要多10万亿。

  所以,即使在接下来的每个月份的信贷投放只有3000亿,我认为也是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这是我们应对危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货币环境的基础。可能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宏观货币经济政策的决策从来没有说完全是好的或者是坏的,两害相权衡取其轻,两利相全取其重,信贷投放的非常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打掉了通缩紧缩的预期,通货紧缩是在金融危机时期最容易出现的经济趋势,尽管去年11月份到现在CPI出现负增长,到现在来看,我们还没有出现通缩紧缩的预期,市场上在负的物价水平上有通货膨胀的预期,从资本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如果在通缩的情况下,我们看到资本市场的底部逐步提高,本身就反映了公众对资产和资本价格在当前物价负增长条件下的通货膨胀预期。

  同时很多人会说,这么高速的信贷投放会不会有不良资产,信贷投放增长过快,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资产的增长,但是我们再假定一下,如果我们的银行不这样高速地信贷投放和保持宽松的信贷环境,银行信贷资产面临的不良资产是不是上升更快,原因是信贷紧缩的话,企业的资金状况更差,银行因为不良资产上升再紧缩,结果经济进一步下滑,对银行来说更不利。这个其实我们从金融理论上解释的话,金融加速器理论和信贷周期理论是较好的解释。金融加速器就是在经济下滑时期,越信贷萎缩企业的业绩越下滑,银行的不良资产越高,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也与此相关。那些大小非的股东资金越紧张越要减持,形成一种自我强化。比较宽松的信贷使得市场有充分的流动性,它可能会转向另一个方向。那就是在下降时期的加速器,但是金融业可能在上升时期同样也有加速作用,因为宽松的信贷降低了企业资金融资成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改善,资产价格稳定,银行愿意贷款,这样的话经济活动活跃,银行的生态质量改善,至少不会再恶化,业绩改善之后,持有股权的公司业绩也会改善,这个过程也可能是启动了。我们现在关注的是这么高的信贷投放,从去年十月份到现在,我们正向的信贷周期是不是启动了,我个人的判断迹象已经非常明显。

  很多企业说我没感觉到,信贷投放那么多,到哪里去了?一到三月份的信贷投放或者说从十月份到现在的信贷投放绝大多数的是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大型垄断企业,大型的国有银行,加上国家开发银行占据了信贷投放的绝大部分,这是跑的第一棒。但是,二三月份,我们的银行系统观察到的一个数字,就是机构和企业活期存款二三月份的当月月度增长量应该说是改革开放的最高的单月度增长量的实际之一。他做投资立项、计划到正式启动需要一个时间,这是第一重我们说信贷推动下启动的一个原因,先投出去还没见到效果,还在酝酿中。

  第二,去年十一月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我们从具体项目的跟踪情况看,去年四季度的项目比较早的见效可能也要到今年三月份,今年一季度的项目,真正见到效果可能要等到五、六月份,实际上今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我们的经济刺激计划主要是稳定信心,真正见效是要逐步显现的。按照这个逻辑推演下来,二、三季度同比可能不一定有很强劲的增长,但是环比会有非常强劲的改善,同比是比十二月前。大家看去年十二月份的GDP的增长大概在6.4亿,七月份还下滑到6.1%。但是按环比来计算,09年一月份跟去年四季度的增长在7.1%左右,已经在上升。我们预计二季度的环比跟1季度在10%左右,这跟我们的信贷投放有很大的关系。

  这么高速的信贷投放会不会出现通胀,不仅中国关心,全世界都在关心。因为这一轮各个国家进行应对很大程度上一个政策操作,大量的货币的发行,量化宽松。目前看,09年的CPI、PPI未必有很大的压力。原因是中国的CPI构成中很大部分是农产品及其相关制品。而我们国家的农业波动周期正好处于下行周期,大家看大豆、棉花前段时间都一度跌到保护价之下,原材料价格中国可能有一些恢复,但是它的价格上升不太可能是由中国这一个国家决定的,因为它是由全世界范围内决定的。

  中国的经济大致可以分成两大部类,一个是贸易部门,一个是非贸易部门,贸易部门的产品价格的决定是由全球商品来决定的,如果要讨论现代经济史,我个人认为2001年是一个非常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国加入了世贸,这样一个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巨大市场和劳动力这么一个国家,跟国际的大市场对接。实际在此之前,大家如果把中国的工业的波动、物价的波动和美国在工业投资的波动和物价的波动作一个曲线的对比会发现二者之间有非常高度的波动的方向一致性,加入世贸之后这个联系更紧密了。

  可以看到,我们原来的分析国内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时候,比如钢铁,我们可能看的是国内的库存调整结束后,在经济刺激计划推动下可能价格短期会上升,结果很多企业便扩充产冷,结果跌得更深了。除了我们国内的产能国内需要消化以外,国际市场的钢铁价格波动是密切相关的。所以短期看,当前高速的信贷投放,在今年可能不会导致CPI、PPI在短期内有显著的上升的压力,非贸易部门吸收它的可能是非常大的,贸易部门的价格决定不是你能够决定的,非贸易部门会吸收这些流动性,这是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电力、道路、桥梁、房地产等等资产市场。这是支持我们资产市场活跃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现实的分析框架。

  上海的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使我们刚才谈的这个框架得到了一定的证实,大家通常说房地产有实用和资产两个特性,并不是所有的市场上的房地产都可以称为投资资产,在中国绝大部分的城市,房地产可能有一个实用的资产,买它就是为了用的,或者出租用的,真正作为一个资产具有投资功能的,我们可能要求它有比较高的流动性,比较强的集聚能力,这样算下来,房地产能够成为一个投资性资产,大概也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上海可能还算一个。

  我们看到四月份的交易量特别是二手房的交易量在上扬,其中上升最快的是近期新报报告的数字,成交增长最快的是800~1000万价位的豪宅内,这个可能证明了我刚才所说的它作为一个资产的特性那是有所活跃。而在其它地区,交易主要在中小户型,90平米以下,更多的是刚性需求、实用的特性。

  在北京地区的讨论,重点是宏观经济走向。

  从总体趋势看,2008年的四季度和2009年的一季度是我们对应金融危机冲击的阶段性的低谷,从月度来看应该是在10月11月份是低谷,从实体经济的增长来说,如果从季度来看,08年的四季度应该是低谷。很重要的一点逻辑就是库存调整,按照这个库存调整的逻辑,一旦库存调整接近尾声,企业照样进入正常的运行轨道,各种指标表明,应该在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这两个季度里面库存调整告一段落。PPI以及PMI等恢复,目前看是相当平稳的。

  在出口增长带动减弱之后,我们今年确定的是8%的GDP的增长目标,可能由哪些产业来带动,由哪些行业来带动?从去年十一月份到现在,中央和各地政府的探索经验来看,城市化可能会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快于城市化的进程,衡量城市化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在城镇生活的人口占整个总人口的比例,我们大概去年年底还不到45%。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本身就是一个农村生产率的改进,土地的节约、环境的保护,信息传递更快,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大,所以我预计下一步可能有意识地成为一个利用金融危机在这个时期,生产资料、原材料价格低的时期,加速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很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应对金融危机进而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城市化战略如果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政策推进的行动,很可能成为改变我们现有的城市化的布局,成为新的城市集群,人口的分布、人流物流的变化,而且带来很大的投资机会。可能会成为我们应对危机、扩大内需的政策线索,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原有的资金、金融资源的投向。

  我们大概计算一下美国的居民部门,它的负债和GDP的比值去年97%,在美国大规模的鼓励负债在以前是50%,我们说如果降到75%,那美国居民要多储蓄3.3到3.4万亿美元,假定三分之一变成银行的不良资产核销,还有两万多亿美元,所以他就得存钱,这就相对地表现为对我们的需求购买力减弱,所以我们原来的产能是需要消化的。去年十一月份在应对危机的时候,国务院用了一个很重要的词叫“有保有压”,各地为了保证GDP我似乎没有看到压的,保得多,压的少,所以大量的过剩产能存在。 我今天看到一个新闻就是发改委对全国的钢铁行业调整产能及限制,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起步。

  去年的11月份开始到现在,可以归结为是为了应对危机,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超常规的应对危机性的政策,这个时期的政策、信贷投放指标不应该用一般的指标去衡量它是 高了还是低了,这是危机时期,百年一遇的危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进入新的主题和复苏,复苏可能就要注重可持续性。

  现在看来,一个是希望找新产业,例如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从现实来看,我们自己的内需有哪些部门呢,从一到四月份的情况看,住房、汽车还有可能。一到三月份我们的汽销售量超过号称全球销售大国的美国,本来房地产的库存销售量压力很大,按照三四月份的销售来看,到今年底,房地产的库存量就可以达到一个历史的低点。

  第三,在广州重点讲的是创业板

  创业板已经箭在弦上,大家非常期望。从大的方向上看,主要是针对这一轮的经济危机受冲击压力最大的实际上是小企业。几万亿的投资主要给了巨头和垄断企业,其实吸收不了多少就业,同时对我们的产业升级转型都给予了很大的期望。那么,我想提醒大家的就是创业板的提出,可能会出现很多从市场运作规律到审核标准、交易方式的重大变革,需要我们增强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增强对抗风险的评估能力。

  比如说因为创业板的行业跨度会非常大,所以不太可能找到那么全面的行业专家,可能这个细分行业就这么一个公司,它的公司就是行业专家。上周的《焦点访谈》中央电视台专门做了创业板的节目,其中举的深圳的一个项目,一个企业,它走的就是典型的美国的模式,按照它的标准,现在的状况在主板上不了,因为官司缠身,每个月都在打官司。 因为有诉讼,大家觉得风险高,但是我们能找到一个公司把诉讼变成商业模式吗?你注册了很多的专利,注册完了就说谁用了我的专利,然后就诉讼、和解。所以这种公司很可能上市筹集资金不是用在项目,也不是研发,可能用在请律师打关系,所以这就促使我们在审核理念上做重大的转变,要能容忍一批优秀的、原来的规则不太允许上市的企业在这个资本市场上获得长期的资金,来激发我们创业的活力,不可能再像原来一样做太多的实质审核,那么物质的风险和责任就交给投资者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阶段。

  就具体的数字来看,500万的盈利,20万的适应力,1个亿的市值,发行两三千万,所以这个波动会非常大。在退市上采取更激进的措施,实际上是保护投资者,中国的主板中小板,大的案件绝大部分跟重组相关,创业板再搞一些半死不活的公司,不利于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就必须有很高的风险意识。

  有一个比喻非常好,说我们的主板、中小板多多少少一些中间环节做了实质审查,把了把关,希望把这个市场做成精品店,希望公司业务稳定、主业突出等等,创业板很可能需要建设成为大超市,同样的商品摆在一排你挑,你觉得值不值,所以把很大的权利和责任交给客户,风险交给你自己。所以这是一个充满机会但是也有很多新的游戏规则的市场,从发展的趋势上来看,对于财务指标的容忍度在提高,可能慢慢地会降低盈利的要求,很多创业板没有盈利的要求,慢慢降低会更灵活,但是信息的披露、公司治理上会更严格,这么一个趋势,但是我们毕竟有国外的41家创业版的成功失败的经验,应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市场。

  最后,我准备的题目就是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在当前的中国意味着什么?

  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但是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显然处于一个相对不利的位置,就是巴菲特所说的,我们要拿真金白银出口的劳动商品去出口,换取美国的纸片。美联储主席伯兰克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有中国的影响,因为中国加入世贸,向美国出口大量的低廉商品,维持了低物价。原来买一条西装2000美元,现在买一套西装200美元,那么过度的信贷投放和负债会拉高利率,我们又把出口的顺差又回流美国,维持了它的低利率。

  周行长的观点对于伯兰克的看法是一个很好的回应,周行长的文章把这种失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是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剩余储蓄,流向哪里?本土的金融市场不发达,只有流向能吸收它的,全世界美元主导的金融市场,只有美国市场比较有深度,自然流向美国,大量的资本流入美国,自然是资本项目的大量顺差,要求在贸易下有大量的逆差来平衡,大量资本流入低利率,就鼓励它过度负债,现在就是要改变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但是美国肯定不愿意就这么改掉,美元主导好处很多,印票子就可以跟全世界换东西。短期来看,似乎缺乏足够的力量改变这个局面。短期内,我们只有在现有的框架下去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增大话语权。

  要改变这个局面,有一个必须要做的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发达的本土金融市场,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本币交易市场,这是中国发展到今天,日益凸显的难以回避的巨大课题。在宏观经济学里面,我们说储蓄减投资等于经常项目顺差,本土储蓄很高,投资也不能吸收,就变成贸易顺差,进一步变成美国国债,这是因为你本土的金融市场不够发达,不能吸收你本土的储蓄才导致这种被动的资本储蓄的流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自己的2万亿的剩余储蓄是支持我们这一轮高速信贷投放的强有力的支持。

  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人民币的交易市场,本土金融市场的发展,人民币市场的发展成为中长期内破解我们当前面临的不利局面的路径。我们自己可能还没意识到我们自己处于一个大的增长点的起步上,我看到耶鲁大学一个教授说原来是伦敦跟纽约竞争,经过这次危机之后,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的竞争,可能转向面临另外两个强有力的对手,他叫所谓的龙珠组合,上海和香港(东方之珠),我们自己当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是从大的趋势来看,我们需要非常发达的本土市场,非常发达的人民币交易市场,再看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我们的人民币定价很多时候要看海外的NDF,这本身就是一个货币定价权的问题,你这个国家货币值多少钱,还要看海外的NDF值多少钱。

  因此,当前建设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当前的使命就是要探讨怎么样发展本土的人民币市场,发展人民币交易市场,不可能走其他的伦敦、纽约走过的道路,必须要有新的道路,什么是发达的金融市场,那就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在市场上找到自己交易、融资的方式,按这个标准来看,我们的市场光谱是不连续的,是断裂的,在银行信贷这个方面发展很快,股票市场占一定的小比例,但是中间的很多金融形势是欠缺的。我们很多对外的投资出现的失误和亏损,既有决策者自己判断的原因导致的失误,也有我们本土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原因。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长期资金短期运用,商业银行越来越强烈的短期资金长期运营,蕴藏了很大的市场风险,如果没有资产的证券化,没有这些给长期资金提供合理的运营渠道,只能到海外去。

  必须要给创业企业一个清晰的审批预期,我在香港看很多企业明知国内的成本高出不少,为什么要到香港去上市,因为整个程序都是可预期的,这些方面本土市场必须有非常大的发展,人民币的本土交易市场,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成为上海推动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主线,对我们本土的资产市场会形成非常大的推动力。

  比如说人民币的计价贸易,通过人民币的计价贸易降低人人民币对美国的负债,推动人民币的占比,我们没必要达到那么高的美元,我们通过人民币就可以支付了,现在很多地方的一些局部因素,税收等等因素使得我们的进展还在试点阶段,这是应该尽快推进的。

  这个试点一推开,从五个城市,上海是一个,再推到全国,这会带来非常巨大的什么需求,在技术层面上并不复杂,原来是欧元、美元现在变成人民币非常简单,但是由此带来的是海外机构、企业拿着人民币结算的场所需要管理,我们必须要发展我们人民币的远期、衍生产品等等给他提供风险管理,难道我们把这个市场交给另外一个海外市场这不是上海应该做的事情吗?这要做多少的事情啊。中国已经跟六个国家签订的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下一步货币的国际化可以从贸易环节推广延伸为国际借贷,这一方面使本国人民享受了巨大的铸币税,企业享受了没有货币风险的这种交易方式,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本土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而且会给上海的经济发展造成强大推动力的一个现实增长力。世界各个国家的资产市场在它的本国货币的国际化过程中表现都非常活跃和强劲。中国是不是这样,我们拭目以待,但是至少有这种可能性。

  比如说我们通过信贷大量的国际借贷打开了我们本土的市场,形成了大量的人民币的资金流出,我们要吸收这部分资金,我们也要本土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没有一个发达的本土资本市场怎么可能支持一个国际化的货币。

  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就是因为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里面,中国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促进中国金融中心的转型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在这个大的背景下,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我想因为时间关系,跟大家的讨论就是这些,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比较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巴教授的精彩讲演,我们大家有幸一起走过这段“智慧之旅”,相信这段美好风光的智慧之旅也会照亮大家之后的理财之路,我们再次以掌声感谢巴教授,也谢谢大家,现在给大家十五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可以举手然后把话筒递过去,可以跟巴教授交流,希望大家珍惜这次跟巴教授交流的机会,踊跃地提问吧。谢谢大家!

  听众1:巴教授您好,我想问一下您刚才提到的在根本解决目前金融危机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当中要建立中国本土的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我想问一下目前的状况下,资本市场的期权在压缩,融资融券停滞不前,期货一直迟迟不出台,根据您的经验,您认为您刚才提到的,可能建立这样一个框架的雏形大概能在多少年之后可以建立?

  巴曙松:我们看到国务院出台的建设上海金融中心的文件中有很多重要的部署,其实要把这个落实下来,整个局面也会有非常大的改观。我刚才讲的只是说从宏观的政策框架来讨论,从具体的操作上,你刚才说的这些是试点融资、融券、期货,包括我们在国务院文件里讲的海外的优质企业在上海上市等等,可以做的工作非常多。相信这个进展会很快快起来的。

  听众2:我想请巴教授大体上描述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构成吗?

  巴曙松: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人民币的国际化跟自由兑换和国际上被接受是一个相互推进的过程,首先使得货币能够在金融方面可以变成一个可自由兑换的,另外可能还要被国际上接受,首先表现在贸易领域,在跟周边协议时,不用美元用人民币。第三个是金融的借贷和投资,很多国家在货币可对兑换很顺利,但是接受上不顺利,有很多的原因,比如历史的原因、贸易结构的原因。

  观众:我看您是中国证监会基金评审专家组的成员,我想问一下基金出了一些老鼠仓的问题,之前是摩根,最近是龙丰上也评论了很多,您对此有什么评论。第二个关于信贷的问题,一季度是4.58万亿,当时报道上说是票据比较大的,您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巴曙松:先回答容易一点的,信贷投放一到三月份4.58万亿,大概四分之一,在我们经济处于危机,贸易投资减弱的情况下,哪来那么多票据,所以1.4万亿里面,可能是有一些银行体系内自我循环,可能还有一些改变用途了。但是我想经过监管部门的风险警示之后,我们看到四月份的信贷投放5918亿里面,票据幅度大幅度下降,大概有20% ,这应该是一个真实的水平,真实的票据公司也是给中小企业的的。所以从去年十一月份到现在,可能大致20%是一个可接受的比较正常的水平,个别月份,40%的可能其中有虚增的成分。我们银行业在这方面的风险实际上监管部门最近也在加大排查,肯定要见成效。

  再说基金的发展,一个行业发展快就总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像会场上一再要求关手机但仍有人开手机,一样的道理。对于基金行业有些错误可以容忍,有些错误不能容忍,也就是说你的服务上可以改进,你的服务项目上有所改进,给你一些空间可以容忍,但是对于我们理财行业的信托责任,对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这些方面如果一旦属实,我想可能会有非常严密的出台一些处罚措施。

  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总体比较看,基金行业在所有的金融行业当中是透明度最高,法制最完备,监管制度最完备的行业之一,大家可以比较一下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基金是有非常完备的监管法规,如果出现那样的情况,只能是个别的现象。

  观众:我有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有可能比较遥远,甚至有可能有点虚无缥渺,但是我想听听您个人的想法,是这样的,去年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中国央行跟韩国签过一篮子货币协议,跟日本签过相类似的协议,我看到媒体上说中国为了今后的货币一体化,打个初步的基础,后来又有人提过一个亚元的概念,就是亚洲货币,有点类似于欧元的概念,您个人觉得我们中国有必要吗?您觉得这种事情以后发生的可能性大吗,以后真的发生了,比如说东亚这块,甚至整个亚洲成立亚元这个机构,您觉得我们中国有必要参与吗?

  巴曙松:这确实是一个大的问题,涉及到一个国家策略的问题,不过现在谈这个问题,如果你是问我个人的意见,我们只能在抽象上进行,具体上不能太具体。我们必须要抓紧推进我们自己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们的市场发展就是这样原因。在亚洲、日元、泰铢等等都是国际化的货币,如果说一个不可国际化、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不会在国际上占有很大的地位,如果我们刚才所预期设想的中国庞大的储蓄动员能力,对本土金融市场能够吸纳,然后人民币可兑换的话,最乐观的预计,希望未来全世界出现一个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态势,这是最乐观的预计。

  其次,如果亚洲经济体整合,我们人民币本土发展也不够,我也请教过欧元的专家,他说欧元区,基本的文化传统和信仰,各方面的宗教文化很相近,而你们亚洲这些国家好像找不到一首歌是亚洲每个国家都会唱的,我后来之后想了很长时间,还真找不到一首歌是我们亚洲各个国家都会唱的,所以我们文化上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得我们亚洲的经济整合要走和欧洲不一样的道路,并不一定说它那样就好,我们这样多样化并不一定就不好,而是我们走的道路可能就不一样。这既是一个金融问题,也算个文化问题,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贾海滨)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