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艾经纬)“今天你打新了吗?”这句股市流行语自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后,火爆了近27个月,在2008年9月中旬戛然而止。
自2006年6月IPO重启后,畸形的发行制度造就的无风险、高收益的新股申购,吸引着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机构和散户资金源源不断涌入。
但从2008年9月17日起,因证监会发审委此后再未开会审核IPO,一级市场囤集的万亿资金骤然噤声。
《投资者报》记者调查发现,在IPO关停下,上万亿打新资金纷纷各寻出路,原先在资产配置中设计有打新股的混合型债券型基金被迫转向纯债型;诸多银行打新理财产品则纷纷提前终止,并将产品投资重心转向票据和债券类;更多财务公司或上市公司资金面临经济不景气的寒冬,打新资金多已缩水或转战他处;而受股票市场影响最大的券商,则谨慎地让原先的打新资金“趴在银行账上”。
债券型基金趋向纯债型
9月中旬后,无新股可打的混合型债券型基金逐渐被迫将投资思路转向纯债型基金。
相对于多数银行理财产品只能参与网上申购而言,在契约中写明可以打新股的混合型债券型基金,既可以网上申购又能兼顾网下配售,因而可以获取更高的新股申购收益。这使得在牛市期间,混合型债券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甚至能达到20%。
但面对如今的无新股可打状况,债券型基金不得不将注意力锁定于低风险品种上。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总部负责集合理财业务的基金经理任峥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目前很多基金都配置了很高比例的债券型资产,此外,配置央票、中期票据的也比较多。
任峥所管理的基金属于FOF型(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目前主要配置的就是债券型基金。
华泰证券11月初对债券型基金的业绩分析报告显示,几乎所有混合型债券基金都降低了股票资产配置,同时大幅提升了债券资产投资比例。57只债券基金股票资产占基金净值比例平均为1.56%,2/3基金的股票投资比例不到1%,只有南方宝元债券、国投瑞银融华债券和长盛中信全债的股票投资占比在10%以上。
银行打新产品提前终止
11月18日,《投资者报》记者在上海徐家汇相邻几家银行网点采访时发现,银行目前推介的理财产品多为票据和债券类,以往热火朝天的打新股理财产品早已不见踪影。而且,因为无新股可打,诸多此类产品纷纷宣告提前终止。
上海银行最近即宣布,一款名为“慧财”07304期的申购新股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天富人民币理财计划1号”近期同样宣布提前终止并第一次清算。这款产品原定12月17日到期,但由于该产品申购的新股“立立电子”在产品终止前仍未上市,因此,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分两次清算,完成该产品的终止。
民生银行上海分行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还将有更多打新产品提前终止,目前,受银行储户欢迎的多是债券型产品。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一份理财产品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11月7日至11月13日,17家商业银行共发行了115款理财产品,其中信贷与票据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比为61.7%,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上市公司资金面趋紧
自股权分置改革之后IPO重启,上市公司及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一直是打新股的主力军。
2006年6月下旬,大同煤业登陆A股,宝钢集团合计动用资金近30亿元用于网上申购,上海汽车集团财务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财务公司也分别动用15亿元资金用于网上申购。
由于打新收益远超一些产业的制造收益,一度甚至出现家电企业集体打新局面。2007年9月,TCL称将用不超过10亿元自有闲置资金申购新股。在此之前,海信电器、深康佳等彩电企业也宣布将用2至5亿元不等的资金来申购新股。
不过,这种盛况早已不再。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及受此前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上市公司中拥有充沛现金流的公司现并不多,多数公司都面临资金周转难的问题。上海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总经理11月初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他们刚为西部一家上市公司筹集了5亿元资金供其周转。
记者在写本文时还接到一位就职于南京一家地产公司的同学电话,他在电话中抱怨工程款回收异常艰难以致公司资金紧张。而该公司,曾经也是打新一族。
长城证券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1604家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96.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7.04%;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平均值为0.4222元,同比下降55.23%。
记者注意到,与上市公司资金链普遍趋紧不同的是,大型企业集团旗下的财务公司手中依然握有不少现金。上海电气集团一位人士近日在参加一个财务论坛时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一旦有新股发行,他们就会集中资金打新股,而没新股可打时,他们会配置其他一些理财产品。
券商资金“趴银行”
相较以上各路资金多转向银行间市场而言,熊市中,原本主攻打新股的那部分券商资金现在大都闲置在银行。
远东证券分管自营业务的副总裁李刚对《投资者报》记者感慨,原先用来打新股的资金现在都“趴在银行的账上”。
他介绍,一般券商都有一笔资金专用于新股申购,并不需要临时从二级市场上调拨,这两月因为无新股可打,而且缺乏可投资的品种,所以只好闲置。
他同时透露,这笔资金并没有涉足债券投资。
记者调查获悉,很多券商自营业务在上半年遭遇滑铁卢后,已纷纷降低仓位,目前,中信、海通等自营仓位只有年初的20%左右。而所打新股也多选择在上市首日抛掉,因而,券商账面堆积了大量的资金。
中信证券2008年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中信证券货币资金达875.28亿元,除去客户资金存款后为自有资金223.36亿元,在一季度末该项为198.36亿元。而海通证券截至三季度末自有资金更是高达256.4亿元。
不过,也有券商面对股市与债市的反差,对资金分配进行了相应调整。太平洋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武助慧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目前券商的固定收益部门从公司分到的资金相对多些,他们通常在银行间市场上做些差价,虽然收益不高,但毕竟风险要小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