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理由:营销做得花哨,业绩却一落千丈。
2007年11月富国天益基金在44号文件戒严期间,以“征询全体投资人,并获赞同”为借口,顶风大比例分红,进行持续营销。但旗下基金整体业绩大幅下滑,数只股票型基金排名一百开外。
富国基金的2007年,会成为拿破仑的1815年吗?
这家2006年业绩最好的基金公司之一,在2007年遭遇了滑铁卢。
凭借2007年最后一季较抗跌的表现,富国旗下基金富国天益和富国天合两只基金,终于得以挤身于股票型基金100名之内(按晨星分类可比基金共138只)。在此之前,该公司旗下基金,几乎整体落在100开外。
业绩一年变脸,富国基金相关人士曾表示,这是由于在公司坚持了价值投资的缘故,公司对外的宣传中,也有意把公司旗下基金,打造成“价值型”基金。
然而,外界对此并不以为然。对于这家绩优公司的“殒落”,不少业内人士把原因归咎于公司的内部管理,认为整个投资团队“上面管不住下面,下面各自为政”,才是导致公司业绩好景不常的主要原因。
“个人英雄主义”没落
富国基金投资总监陈继武、天益基金基金经理陈戈,新生代基金经理朱少醒等,都是实力派投资人。然而,如果团队管理涣散,最终的结果将是个人能力的强大未能致导团队的强大。这一点,正与目前基金业的大趋势背道而驰。
截至2007年四季度末,份额超过100亿的基金多达74只。这样的大背景下,基金公司内部越来越注重团队建设,基金经理个人的作用弱化,团队作用突出。
“没有强大的团队,就很难管好大基金。”逐渐成为业内共识。基金业“个人英雄主义”时代正在成为过去,曾让富国基金显赫一时的以基金经理为主导的运作方式,或许也正成为过去。
然而,就在外界对其业绩一片质疑声中,富国基金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在44号文(11月4日)戒严期间,将富国天益大比例分红。此举,不仅再创了一个基金分红纪录的新高,而且使其成为44号文下发近两周时间内,唯一一只敢于进行持续营销的基金。
“做大(规模),缩水,然后再做大,再缩水。如果富国内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它可能会陷入这样的死循环当中。”一位有多年营销经验的业内人如此评价富国基金2007年遭遇的困境。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忧,在富国基金被投资人选中,成为年度“酸莓”公司。
市场动荡,指数经常无风起浪子回头,大起大落。在越不确定的市场中,投资人越希望得到确定的预期。
“(基金)排名不需要大冒尖,但绝对不能倒数,稳定一点是最好。”这是一位老基金的切身感受,也是投资人对基金最大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