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境内外IPO受阻,PE/VC放慢脚步时,2009年3月2日, 星展集团宣布,旗下私募股权投资部门——星展直投(DBS Private Equity)——已设立1亿美元的人民币基金,同时成立上海代表处,未来两三年内对中国有发展潜力的未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星展缘何逆势出手?
“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也相信中国的复苏将会比其它亚洲国家来得早。”星展直投董事总经理兼主管张在荣(Melvin Teo)表示。
这与星展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学家梁兆基(Chris Leung)观点不谋而合。梁兆基在今年初公开表示,“对中国充满信心。”
2002年起,星展直投开始在中国进行美元投资,但只在香港有投资团队,负责北亚市场的业务。
据了解,DBS直投部门在中国投资的项目达20多个,诸如扬子江船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和中国龙工控股已经分别在新加坡主板、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资料显示,星展直投此番运作的人民币基金由星展集团旗下两家公司——星展托管(私人)有限公司和星展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持有。
换句话说,这个1亿美元的人民币基金完全由星展银行投资。
基金成立后,张在荣称,未来在中国的投资将占到DBS私募股权部门整个投资的30%至40%,着重关注的领域包括消费、医疗保健、教育、轻工业等。
“有了人民币基金的平台之后,一旦我们找到了合适的投资项目,审批的时间会节省很多,这要比他们(没有人民币基金的外资创投)快很多。”张在荣认为这将成为星展未来的竞争优势之一。
因为没有设立人民币基金,一些外资创投在中国的确处境“尴尬”。
2006年,中国商务部等六部委出台“10号文”(即《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外资创投所投资企业的跨境换股和上市审批日趋严厉,这让外资“资金来源于境外、退出在境外”的两头在外模式大大受阻。
与本土投资机构相比,外资创投在项目审批、换汇等程序上没有时间优势,就像德同资本的创始合伙人田立新此前所言,外资最担心的是“国内创投机构‘搅局’。”
据统计,目前IDG、德同资本等十几家外资机构已设立各种形式的人民币基金。
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星展就提交了设立人民币基金的申请,“上周刚刚批下来。”
张在荣称,“目前A股对我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退出渠道。”
而未来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包括创业板的推出——也被星展视为一个重要的退出机会。
投资策略上,星展直投坚持每个项目的投资额在1000万-2000万美金,而且只谋求少数股权。
“中国人都有一个传统,希望能把公司传给儿子、孙子。”张在荣认为,谋求少数股权反而更符合企业创办人本身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