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通缩”可关注非周期性行业
2月份CPI及PPI双双出现负增长,让市场对今年中国将步入通缩的猜测再度甚嚣尘上。而一旦陷入通缩,股市是否将首当其冲作出负面反应?证券投资业人士又有什么抗通缩的办法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私募都对“通缩”的猜测表示否定,认为不能单凭一个月的CPI下降就断定通缩来临。
“中国目前不会出现通缩。”深圳三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林少立说。他表示,CPI同比下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去年的2月份CPI涨幅较高。
“去年上半年的CPI指数一直很高,石油、煤炭、钢铁等的价格都处在最高位,所以仅仅是这个月的CPI同比下降是不足以说明通缩已来临。”林少立说。
同时,林少立表示,要客观地判断目前的经济形势应该更注重环比数据。他指出,从刚刚公布的工业增加值数据上看,今年1~2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单看2月份的数据,工业增加值增长11%,比1月份已经出现回升。还有包括发电量等数据上看,2月份的经济形势其实比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都已经出现好转。
“政府拉动内需的政策在接下来应该有所体现,CPI、PPI不会长期下降,我认为最迟到下半年这些数据就会开始好转,所以不能单凭一个月的数据就判定是通缩。”林少立说。
上海智博方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贵银也认为中国经济目前不存在通缩。对于CPI 6年来首次下降,周贵银表示,春节因素和当时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心理也是重要原因。但他认为,这些数据都是滞后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数据刚好是去年12月的时候市场对今年前两个月经济形势的预期,实际数据也正好反映出这个最坏的时期。目前,(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已经出现好转了,所以我认为没有充分的依据说明现在步入通缩,我相信3、4月份的数据应该就会出现好转。”周贵银说。
但不少券商则持有相反的观点。
国泰君安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都将面临较大的通缩压力。中金公司也指出其分析显示,即便剔除春节因素,通缩也在进一步加深。
银河证券也认为,2月份PPI和CPI出现双双负增长,表明步入通缩的风险确实在加大。但判断是否步入通缩显然还要看其他指标的走势。
“但是一旦出现通缩,股市将受到负面影响,影响范围包括企业盈利、消息面等等。”林少立说。但他表示,市场依然会存在一些结构性和周期性的机会。
周贵银也表示,一旦真正步入通缩,整体经济将进入下降通道,整体投资趋势也会不好。但他表示,由于A股目前做多的声音居多且股市具有投机成分,所以即便进入通缩,股市也还是存在一定的机会。
如何把握这些机会?周贵银表示应该选择一些非周期性行业,结合A股的情况,以主题性投资为主。
国泰君安则指出,在通缩环境下,最大的机会来自于需求提高、产能增加和经历过最严重通货紧缩的企业,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前期经济最繁荣的领域。国泰君安表示,公用事业、医药、食品饮料、电信业和文化传播业、新技术公司等都是相对抗通缩的行业和板块,可以适当给予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