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有希望率先触底
接下来一个问题,今天讨论触底问题,谁先触底?大家都很关心。
问题在于我们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先复苏。大家注意到中央政府的政策,跟去年年底比,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好的迹象,更多注重了远近结合、标本兼治,而不仅仅是刺激经济,同时看到了一些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比如说大家可以注意到两会期间公布的数字和去年年底各个渠道出来的数字,大家对比一下,基础设施投资的数字和民生方面的数字,包括创新支持的数字,都是有所变化的,是积极的变化。温总理讲四个大,大规模政府投入,大规模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这两个基本是以刺激为主。大力加大创新的支持力度,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两个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政策的指向并不是简单的越快反弹越好,不仅仅是这样,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追求一种结构的改善,发展方式转变同时能够反映出来。从这方面来讲,确实是抓住了问题的症结,不仅是近期问题的症结,也是中长期问题的症结。因为我们国家结构性矛盾,收入水平不仅偏低,大家可以注意到一些数字,我们一次分配里面劳动收入比重最近几年是下降的,收入偏低,最重要是收入结构不合理,导致基尼系数过大,两极分化。社会保障发展慢,对收入也是很不利的。
我们如果讲扩大内需,这个问题没法不考虑,它是非常现实的制约因素。我总觉得即使我们很注意,可能大家也会看到,最近相当长时间内,这个调整是很痛苦的,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仍然需要外需,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我们没有外需,或者外需不能够回暖,仅靠我们自己的刺激,不论是你想的这几个办法,各地政府都在出台,发这个券那个券,力度是有限的。因为整体上,我们作为13亿人口,人均GDP只有三千美元,要逐步转移到真正以内需保持经济相对稳定和快速的增长,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现在如果靠投资,又有另一方面问题,就是产能过剩的问题。我最近这些年一直在讲,情况比我想得好一点,是因为外需部分不断容纳我们扩张的产能,使得我们这个问题的暴露时间上往后拖了拖。最典型的就是钢铁产能过剩,钢铁出口2007年做到6千万,这在过去很难想象。它能延缓一段时期,但是这么急剧的扩张,所以矛盾也来得更加猛烈。
我们现在投资投什么?一个是投基础设施,尽管效益比较低,但不过剩。你要做产业投资,你要找一个非常好的领域有些困难。新能源、节能环保可能好一些,技术改造、提高产业升级的投资好一些。要是重复扩大产能的,那是很难受的。对于现在来说,也没有太大的空间可以做。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觉得谁先复苏,也还是值得考虑的。就是过度追求我们的率先复苏,我看难度很大,也不必要。如果结合我们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能够跟国际经济的主要经济体,我们适当超前一点,我认为这个结果是最好的,也是比较可持续的。没有追求我们一枝独秀,这个难度很大。
这里最核心的因素还是中美之间的关系,中美结构性互动,是我们最近这些年增长的动力。同时在新的形势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改善,当然现在我们也提出我们的要求,美国人有美国人的要求,能不能既维持互补的关系,又能够对我们更加有利、有一些改变。美国人也要好好自省一下,有些方面做一些改变,这种结局比较理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