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经济将逐渐步入通缩的风险
长盛认为,根据近期各项主要宏观数据分析,目前除货币及投资的总量数据之外,全部的剩余数据均低于此前预期,从前瞻性的角度来看,在短期内流动性依然充裕的情况下,中长期全球经济将逐渐步入通缩的风险。
从GDP总量数据来看,08年前三季度为滞胀阶段,之后是衰退的第一阶段即经济与物价双双加速回落,但环比数据经历了快速反弹(严格来讲应该定义为谷底的复苏阶段)。从目前我国经济将进入衰退的第二阶段即经济与物价继续回落,但降幅放缓,这将是典型的衰退阶段。未来起码截至到2009年中期都将看到实际经济增长与整体通胀指数双双回落的情况,即由滞胀走向衰退的阶段。
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看,1-2月份的市场体现了政府投资的推动力度,但是工业生产、扣除政府之外的民间投资以及消费数据都出现了超预期下滑。总体上来看,在去年末和年初看到的工业生产的反弹更多的是一种补充库存的行为,在库存调整接近尾声之后终端需求并没有出现复苏,甚至出现进一步恶化。同时部分周期性行业由于投资周期的原因在今年仍然存在非常大的产能释放压力。整体上来看投资动力正在逐渐衰竭,政府的推动力正在逐渐显现,但是目前并没有看到民间投资的有效复苏。
房地产投资增速基本零增长,按此趋势短期内就可能出现负增长的可能。虽然近期部分城市房地产成交量有复苏迹象,但持续性有待观察,同时考虑到投资的滞后性,预计房地产投资在中短期内很难好转,其对上下游产业的负面影响也将逐渐体现。
从消费数据来看,08年以来我国的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出现了下滑,城镇居民的数据下滑更为严重。影响未来消费最关键的因素仍然是近期的居民收入水平。当前经济回落、企业收缩对于居民收入的负面影响在未来起码半年的时间内仍将体现。因此从中期的角度来讲,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仍将放缓。
从通胀数据来看,预计全年CPI的低点已经在2月份出现,PPI低点可能出现在今年中期。通缩的定义是:如果需求遭受巨大的负面冲击,总需求收缩,经济就会处于通货紧缩区间,价格下跌和产出减少将伴随发生。这种情况将会引起严重的周期性衰退、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以及过分紧缩的政策。未来需要关注核心是企业在存货调整完毕之后的中长期去产能化问题,包括政府的流动性释放以及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可能稳定甚至推动民间投资及消费,外围经济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下滑对国内过剩产能到底有多大程度的影响。
从出口数据来看,和其他国家的出口结构比较,我国目前制造业整体的出口占比已经超过韩国、印度,和日本已经基本持平,但是在制造业内部结构方面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仍旧存在差距。 出口结构更倾向于低端化。
从资本形成率的角度来讲我国基本已经达到顶点,未来继续攀升的空间非常有限。但是出口在整体经济中的占比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未来的总量提升空间将更多的依靠结构的升级来实现。
按照目前IMF机构的最新预测, 09年全球贸易量将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预计在这种大环境下面,中国独善其身的概率很小。 相对乐观的预期是中国在09年的出口增速还会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货币政策作用需要重新审视,但上半年流动性依然充裕
近期M1、M2都持续反弹,一方面反映了货币当局积极释放流动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活力在经历谷底之后的复苏情况。目前的宏观形势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货币政策在今后的作用,如果判断民间活力的恢复程度要弱于预期,很有可能看到的情况是M1增速的反弹将很难维持,M2在政府信贷推动下仍有可能维持目前的高速增长,但外需放缓所带来的外部输入型流动性的变化也将制约M2增长。
但是同样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以“M2-名义GDP”来衡量,在上半年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依然存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