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交易日的头两周,上证指数约上涨了6%。
5月13日盘中,上证指数创出本轮反弹中的阶段性新高2670.21点,除去近日上证指数探至2600点之下,其余交易日上证指数均维持在2600点以上强势整理;而从盘中热点看,此前被业界所期待的金融股强势接棒并没有出现,而盘中活跃的是诸如“海西概念”、“抗基因生物医药”等概念板块,且持续性不强。
4月份的经济数据新鲜出炉,CPI和PPI均同比下降,4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下降1.5%,连续第三个月下降;而PPI则同比下降6.6%,连续第五个月下降,坊间人士对此延续宏观经济数据一季度以来见底的解读思维。
同时作为市场中机构的核心力量,来自公募基金的动向引起各方关注。天相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头四个月新发基金的募集额约为800亿,其中偏股型基金的募集额约为500亿,这部分资金会成为后续流动性的中坚力量。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根据记者的了解,目前在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群中也对指数产生了严重分歧。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目前偏股型基金经理基本可以分为两派:一派乐观地看高到3000点,而另一派较为悲观,认为合理指数点位也就在2300点一线,回调迫在眉睫。
本周的机构圆桌特邀请到民生加银基金投资总监黄钦来、东方基金研究总监李骥、华商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胡志光、新世纪基金研究总监周永胜来探讨市场的热点。
4月经济数据延续好转
《21世纪》:我们注意到,在股指突破2600点便继续上攻乏力,也有预测分析指数将出现一次小幅调整后上冲3000点再大幅下挫考验前期底点,结合近日公布的数据请问各位如何看待近期市场的走势?
李骥:A股目前正处于牛市确认期,股市经过一轮底部大幅反弹后,震荡不可避免,反映在宏观经济上就是经济表面开始有所改善,但是企业的盈利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从历史上看,熊市中可能有多次反弹,但是最终只有一次反弹能够延续成牛市,尤其是在熊市伴随着经济衰退的时候更明显。
最近国内的宏观数据大致验证了这个过程,经济好转的原因主要来自政府经济刺激计划,投资增长速度加快,这与政府拉动有关,而反映在深层次上的企业盈利状况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这是导致当前A股市场震荡加剧的主要原因,这种趋势也许要持续很长时间,只有经济状况好转并出现企业盈利状况好转时,股市的牛市确认期才算结束,预计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到三季度上市公司公布业绩前后。
黄钦来:从4月份经济数据看,喜忧参半,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5个月回升;新增信贷虽然回落至5918亿元,但同比仍多增;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加快至30.5%,4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4.8%,增幅较上月提高约0.1个百分点,反映出居民消费稳中有升。但经济数据也显示,发电量同比下降3.5%,连续7个月下滑;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2.6%,连续6个月负增长且降幅继续扩大;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较3月8.3%增幅放缓。在流动性依然较宽松背景下,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有可能出现月度波动,企业盈利恢复也需时日,股市走势将会在经济数据明显转好之前继续呈现震荡格局,股指的继续上扬需要基本面配合。
胡志光:从本周公布的4月份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宏观经济正在逐步恢复当中,基本面的转暖给股市的上涨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由于前期股市上涨幅度较大,大盘指数屡创新高,很多股票价格已经翻倍,平均市盈率也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市场本身存在一定的调整需求,短期内可能会产生反复震荡的行情。但从中长期看,由于宏观经济正在转暖,指数再创新高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市场风格随时可能切换
《21世纪》:5月两市的盘面似乎依旧延续了今年以来热点散乱、持续性不强的特点,无论是海西概念、抗击猪流感概念,都很难成为引领大盘强势上冲的板块,概念炒作风行的背后也衬托出蓝筹欲冲乏力的悲哀,各位如何看待热点的板块和市场风格切换呢?
黄钦来:其实目前市场正处于由中小板以及概念板块向蓝筹板块转换的过程中,市场热点也逐步转向经济复苏受益明显的板块。从估值角度看,金融板块尤其是银行板块的相对估值优势明显,预计银行息差在二季度左右见底,随着经济的好转,银行坏账风险逐渐降低,从这个角度看银行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而房地产和汽车这两个行业销售回暖,使得房地产和汽车板块走势明显强于大盘,作为资产的房地产行业不仅受益于宽松的流动性,同时也明显受益于经济复苏,而我们也将优选具备估值优势同时又具备明确成长性的蓝筹股作为重点投资对象。
李骥: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能够带动很多行业的提前复苏,并拉动这些行业中企业盈利状况的改善,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投资热点。随着政府刺激计划的成功实施,越来越多的行业与企业盈利状况改善,有利可图的民营资本投资会大面积启动,经济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从政府刺激到经济增长全面恢复,我们可以看到银行、消费商业等行业的状况也会逐渐改善,石油、煤炭价格逐渐出现恢复性的上涨趋势,股市的热点随之应运而生。
周永胜:金融和地产能否成为先锋尚存疑问。但我们还是坚持一贯的观点,相对看好地产板块,因为经济复苏地产先行。看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国城市化比例不断提高带来的刚性需求的释放;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改善型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这些因素使得房地产股票仍然有可能成为领涨板块。金融板块目前来看,业绩稳定,估值相对合理,只要这些因素不变,有望成为担当市场中流砥柱的角色。
精耕个股成获利关键
《21世纪》:我手头拿到的一份统计显示,从去年11月以来到5月13日全部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涨幅已经超过50%,个别基金甚至超过90%,远远跑赢大盘,在目前反弹创出阶段性高点后,唱空派唱多派分化加剧,那么秉承“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机构如何操作?
黄钦来:我要强调的是挖掘蓝筹股,因为当前大盘蓝筹股的估值处于十分有吸引力的水平。此前在宽裕的流动性以及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下,沪综指从年初的1664点上涨至5月14日的2639点,反弹接近60%,但从市场结构看,根据大类指数的估值统计,全部A股、沪深300成份股以及上证50成份股的整体市盈率(TTM)分别为21.07倍、19.15倍与17.48倍,可见越靠近核心蓝筹的指数成份股的整体市盈率越低;而与此同时,中小板100指数成份股以及剔除金融股后的全部A股的市盈率分别为30.64与26.28倍,高于核心蓝筹品种。从风格指数统计看,申万大盘指数成份股、中盘指数成份股、小盘指数成份股的整体市盈率(TTM)分别为18.72倍、35.33倍与40.03倍。股本规模越大的板块,整体估值越低,而大盘股的估值水平目前只有中小盘股的一半左右。
李骥:从近期的A股与全球股票市场上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股市已经逐渐走出熊市,并逐渐向较长周期的牛市迈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过分的强调仓位控制没有什么意义,原因是难以持续性地战胜市场,频繁的调整对机构而言只会导致投资业绩落后于市场。因此保持较高的仓位,选择行业背景好的股票,并保持足够的耐心,就能够在未来的长期牛市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而目前所要做的是在潜在的热点中做好长期布局,比如银行、石油、煤炭、3G制造、新能源、消费、商业、医药,耐心持股获取长期收益。
周永胜:目前,信贷政策从一个过度放松到适度放松,信贷规模有所放缓;但其实新增信贷的放缓是必然的,因为有庞大的存量资金存在,不会影响市场的流动性。我们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复苏的前进,并将沿着这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目前,以地产、汽车、家电为代表的消费品板块销售增长强劲,将拉动相关上游行业恢复增长,从而会为机构乃至投资者都提供较好的投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