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通证券(600837)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没有一家基金公司的名字,在2008年的时候,许多基金选择了退出
“真正看好的券商股只有中信证券(600030)。”北京一位基金经理说。
IPO开闸、创业板推出等连连利好,令低迷已久的券商股振奋不已,但是机构们重仓的目前只有中信证券。
这位基金经理还说:“如果国泰君安上市,会很快超越海通证券。”
中信证券的魅力在哪里,海通证券的位置又在哪里?
IPO开闸中信成券商股首选 “一旦经济复苏,牛市格局确立,加仓券商股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一位基金经理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他看好这个行业,目前看来,该行业整体估值不高,且IPO开闸、创业板推出以及经纪业务费率下滑结束等因素均利好券商行业。
招商证券主力资金流动情况显示,2009年一季度,投资基金对券商板块增仓明显。一季度,投资基金对中信证券的增仓较2008年底增加62.73%,对宏源证券增仓48.58%。之前不被基金青睐的东北证券也被基金加仓,增幅竟高达660.35%,国元证券增85.21%,国金证券增341.11%,西南证券增50.95%。
从中信持股数量来看,截至2009年3月31日,共有多达175家主力机构(基金160家,保险公司2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3家,券商集合理财7家,一般法人3家)持有中信证券,机构持仓量总计39.67亿股,占流通A股60.37%。与2008年12月31日相比,73家基金增持2.4亿股。
由此看来,中信证券是当之无愧的基金重仓股。
但上述基金经理随后补充,“我真正看好的券商股只有中信证券。”券商板块值得投资,中信证券是首选股票,这一说法得到多位业内人士认可。
“我也同意这个说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今年以来券商板块涨的较少,估值相对较低,是个值得投资的板块。但这些因素对不同公司的影响不同。目前股市的交易量已经很难再做大,经纪业务价格战较为激烈,增长面临壁垒。我认为,下一阶段券商行业利润的主要拉动力来自于IPO开闸和创业板推出,在这方面,上市的8家券商里,其中6家较小的券商资质和经验不足,竞争力较差,只有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可以从中受益。”
从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8年度证券公司会员经营业绩的排名来看,上市的8家券商中壁垒分明。经纪业务与其规模较为一致,而在承销、保荐及并购重组等财务顾问业务,也就是所谓的投行业务的开展中,中信证券的收入是海通证券的6倍,是8家上市的券商中排名第3的宏源证券的10倍。从投行业务所占比例来看,中信证券更是远远领先。目前,中信证券发展方向是投行业务。
净利润巨差体现中信海通差距 令人不解的是,8家券商中,其中6家是因规模较小而败于中信证券,而同为券商的“巨无霸”,海通证券却不被基金看好。
海通证券流通股股东名单显示,截至2009年一季度,在海通证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没有一家基金公司的名字。往前回溯,在2008年的时候,许多基金已经选择了退出这只股票。
从2008年证券公司会员经营业绩的排名来看,在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这三个指标上,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都分别位于所有券商的前两位。两者这三项指标相差均不大。
营业收入方面,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分列107家公司的第2位和第3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国泰君安。而且,中信和海通的收入差距并不是很大,前者收入约70亿,只比后者高6亿元。
两者的真正差距在净利润中。尽管两者营业收入相差不大,但中信证券的净利润为61.73亿元,海通证券却只有32.93亿元,后者的利润率只有前者的64%,而净资产规模则为中信证券的70%。
海通为什么干不过中信 海通证券到底输在哪里? 从两者的主营业务收入对比中,不难发现海通的弱势在哪里。
“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海通承销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含基金管理)较中信证券有较大差距。”华泰证券分析师詹炜认为。
在2008年券商承销、保荐及并购重组等财务顾问业务的净收入排名中,总资产排名第二的海通证券只排第11位,远远地落在了排在首位的中信证券后面,该项业务收入只占中信证券收入的1/6。从承销业务单比收益来看,海通证券的投行业务以小项目为主。
中信证券大股东为中信集团,上市较早,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中央政府背景,所以在证券承销业务中有优势,如这几年中信接手了宝钢IPO,工商银行IPO等项目。
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中信证券是一家全资质的券商,又有较好的政府关系,在以往的承销项目中优势明显。而且,中信证券的战略布局十分恰当。
而海通证券作为上海当地券商,上海市政府似乎更“疼爱”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这对海通证券拿项目不利。
而詹炜认为,除了投行业务的差距外,两者在经纪业务市场份额也有差距,海通证券经纪业务市场份额为中信证券的57%。
中信证券在前几年熊市中收购了一些危机中的券商,包括著名的华夏证券(即现在的中信建投)、万通证券、金通证券等。其经纪市场业务由此跃升为全国第一。
此外,海通证券保守的作风一直为业内人士诟病,尽管这一作风使它在2008年市场大幅下滑之时没有受到自营业务严重亏损的影响。但“相比较而言,我对中信证券的管理层更有信心。”上述基金经理直言不讳。
这种“保守”集中体现在公司对增发而来的资金的处理上。2007年,海通证券成功增发带来的260亿元左右的充沛资金,但直到2008年年报,这笔资金依旧躺在公司的银行账户里吃利息。
“如何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提升经纪业务市场份额,从而提升公司业务杠杆水平,以及提升承销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贡献水平,是海通证券缩小与中信证券差距的根本途径。”詹炜认为。
“我个人认为,国泰君安上市之后,将会很快超越海通证券。”上述基金经理表示,这也是他不加仓海通证券的一大原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