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前条款设计,银行不仅坐收大部分专户管理费,而且要求5%以上业绩提成
因监管部门反对给代销渠道分成,几大行暗中抵制,原本预期上周末会拿到批文的基金“一对多”业务最终被推延。
据透露,8月18日各基金公司递交的专户材料,上周五被监管部门统一退回,一些基金公司不得不将代销渠道转向中小银行,以求快速通过监管部门“备案”。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证监会昨天下午已紧急召集银行代销渠道,就此事进行沟通。另一知情人士预计,最早一批“一对多”专户,可能在本周三、周四拿到批文。
据了解,重新报备后,一些基金公司的报单数量大大减少,基金“一对多”专户首批的规模可能会远低于预期。
监管层否决银行提成
所谓专户“一对多”业务,是指基金管理公司向两个以上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运用委托财产进行证券投资。其中,由商业银行担任资产托管人。
由于“一对多”的资金门槛由“一对一”专户的5000万元降低至100万元,各家基金公司此前斗志昂扬。8月18日,各基金公司起早摸黑,赶着递交专户材料。
但上周五,上述材料突然被监管部门统一退回。而监管部门“反对”的起因,则是作为渠道销售的商业银行分成。
根据“一对多”业务有关规定,该业务可不收取申购、赎回费,但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应不得低于同类型公募基金的60%,并可提取不高于所管理资产在该期间净收益的20%的业绩报酬。
事实上,在日常的基金发行过程中,为了“笼络”渠道,基金公司不得不将基金发行的申赎费率全部“上缴”银行,各基金公司这两年甚至还向银行渠道“进贡”部分管理费,且“进贡”比例不断扩大,不少基金发行都是亏本赚吆喝。
对于不收取申赎费用的基金“一对多”业务,银行更是与基金公司达成协议:不仅大部分管理费归银行所有,且一旦盈利,不少基金公司取得的20%业绩提成中,5%归银行所有,一些分成甚至高达10%,即提成必须对半分。
这也意味着,假设某1亿元规模的基金“一对多”专户,如合同期满有50%的收益,即盈利5000万元,则基金公司按照约定,可获得5000万*20%=1000万元的业绩提成,其中500万元归银行,另外500万元归基金公司。
这一庞大的分成计划,让监管部门“心惊”,因为这也意味着,众多基金公司可能在业务开展之初处于亏损状态。
可见的是,目前,各大基金公司为了抢夺“百万富翁”市场,投入巨大,不但由公司最强大的投研团队组成专户队伍,系统建设成本也不低,量体裁衣的“高级定制”,更让其产品设计成本远高于公募。“靠天吃饭”的专户业务,等于还未盈利,已将“盈利”承诺给银行,这也将让专户基金经理的业绩压力非同一般。
强势的大银行
据悉,在监管部门退回材料之后,各基金公司立即与银行重新沟通协商,目前基金公司的态度出奇一致:“规定不能做的事情,绝对会按照会里的要求来做。”
但以工商银行(601398)为代表的一些大银行,不愿接受没有业绩提成的专户业务。“对银行来说,专户的客户资金量都很大,是他们的钻石客户,如果专户做亏了,银行客户经理也要承受比较大的压力,没有业绩提成,对他们来说动力确实不大。”一位知情人士如是分析。
据悉,目前以信托为代表的私募机构,通过银行渠道发行产品,其业绩提成大约是5个点,即如果盈利,私募将收取20个点的盈利提成,其中5个点返还给银行。
“银行已经‘吃’习惯了,它有网点优势,手上有客户资源,渠道瓶颈对其他非银金融机构都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一位市场人士进一步指出。
“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一位基金业人士告诉早报记者,“主要是几大行不愿意,现在一些中小银行已经松口了,可以不分成,但管理费多分一点。现在大家都把头转向小银行,客户有这个需求,大银行一直不做,压力也很大。”
据悉,目前几大银行中,交通银行(601328)对“一对多”业务表现出较大支持,愿意接受“取消业绩提成”这一安排,交银施罗德等公司已将修改过的专户材料重新递交监管部门。
消息人士称,按照监管部门的审批速度,预计最快本周三或周四,首批“一对多”专户业务将可获批,但由于与之前的递交材料相比,递交材料的公司有所减少,各公司递交的产品数量也有所减少,众人瞩目的“一对多”业务,可能只是小规模的试水行为。
上述人士透露,为了推动“一对多”业务顺利开展,中国证监会昨天下午召集所有具备基金代销资格的银行机构开会沟通,一些银行原则性同意,为了支持第一批专户的顺利“出海”,银行将继续支持已经签约的专户,但部分大银行强调:“后续再这样,肯定是没法玩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