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预期许久的成品油价格调整终于在9月1日晚兑现。发改委宣布9月2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300元,折合汽油每升上调0.22元,柴油每升上调0.26元。汽油价格从6510元/吨上调至6810元/吨,上调4.6%。
长信基金石化行业研究员指出,过去的25个工作日中,布伦特、迪拜和辛塔均价从64.4美元/桶上涨7.5美元/桶至71.9美元/桶,上涨11.6%。成品油价格上调4%-6%之间,根据长信基金研究部门的模拟炼油毛利来看,此次调油价增加成品油实现价格3.21美元/每桶,远不及原油成本的上升(同期国际油价上涨7.5美元),预计中国石化的炼油毛利将降低至5.63美元/每桶。
此次调油价的相对滞后反应了国家在调油价的抉择中面临着除原油价格变化之外的多重因素的影响。
2009年实施新的定价机制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共经历了六次调整,而6、7月的三次频繁调价(分别是6月1日、6月30日、7月29日)使得市场对于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信心进一步坚定。这一点表现在市场对于对8月26日晚上调油价的强烈预期,排队加油的景象在全国各地都上演。
但是,预期中的上调油价并没有出现。部分媒体刊载消息,发改委有关人士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发改委将尽量减少成品油调价频率,这一做法也并不违背现行定价机制的原则”。直接导致了市场对于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怀疑态度。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股价在这段时间内大跌,8月31日中国石油下跌6.7%,中国石化更是跌停。两支超级大盘股的下跌拖累股市在8月31日下跌6.7%。
8月31日当日发改委在网站上发布澄清,称近期部门没有接受过《上海证券报》和其他媒体关于油价的采访,上述报道不属实。将继续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及《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做好成品油价格管理工作。而发改委在网站上表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近期没有调整。紧接着9月1日晚,就公布了上调油价的决定。
长信基金石化行业研究员认为,以上种种说明,成品油调油价并不是单纯由国际油价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变动超过4%决定,国家还要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物价等)、社会舆论,甚至股市等因素,今后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决定仍将综合考虑后再作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