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好几家基金公司都在大张旗鼓地开展“一对多”服务。为了抢占这块油水更多的“蛋糕”,许多基金公司纷纷抽调了精兵强将,把公司最好的资源都投向了“一对多”这项业务。例如,近来有许多基金公司宣告,调整基金经理,一些基金经理离开了原来的开放式基金。
从近几年基金公司的做法看,同一家基金公司对不同基金厚此薄彼的现象并不少见。例如,一些基金公司为了创出一个明星基金品种,就以公司的全部资金和资源来支持该基金,让这个基金的业绩始终处于排位前列。而对广大基民来说,由于该基金长期处于封闭状况,就是想买也买不到,只好爱屋及乌,买这个公司的其他基金品种,结果却发现非常不如意。所以,我觉得许多基民担心基金公司在“一对多”出现以后,发生让公募基金为“一对多”埋单现象并不奇怪。
对基金公司开展“一对多”业务以后的内部管理、内部隔离等规定,有关部门虽然有严格的制度和规定,但真正要做到认真落实,让基民放心,还需要监管部门做出更多的制度保证,并在实际中强化监管。期待监管部门、基金公司能够在积极开展这项业务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和目光,投入到管理和监管上,给基民更多的安全感。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