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核心是模型没错,但模型的数据选择甄别、因子权重都要靠设计者来定。”富国基金另类投资部总经理李笑薇说,只要设计者有丰富的经验并熟知市场特性,量化投资在中国不会水土不服。
今年以来,量化投资在国内掀起一波热潮,各基金公司纷纷引进量化投资人才,发行了多只量化基金。
李笑薇介绍说,在量化投资中,确实基本上是根据模型发出的指令进行下单交易,但这并不等同于量化投资就是计算机决定一切,“定量投资将投资专家的思想、经验和直觉反映在量化模型中,利用电脑帮助人脑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协助投资判断。”
针对市场关注的量化投资在中国会不会水土不服的问题,李笑薇认为,投资方式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是否能将这种方式与中国A股的实情相结合。比如针对“政策市”,定量投资中可以通过主题均衡减少政策风险。此外,如果一个定量投资人对某个政策方向有很大把握,他也可以通过形成一个针对该政策的因子来获取超额收益。而针对中国市场以散户为主的现象,在国外有用的因子在A股就未必有用,但在国外没用的因子却可以在A股市场发挥很大作用,尤其是那些针对散户投资心理的因子。
“同时,这些想法也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历史数据来验证。一般来说,美国通常会用过去30年的数据来验证,中国是10年左右来验证,如果相应的想法得到了验证,我就会这样设计。如果不是,就还要找原因,可能一些原本以为不会有效果的因子其实会产生效果,就需要把它加进来,最后才会形成模型。”李笑薇说。
有着丰富海外实践经验的李笑薇认为,量化投资在中国正当其时。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国内定量投资基金仅有3只,资产管理规模约为187亿元,在全部基金管理规模中占比仅0.6%。可以说目前量化投资在中国还是一块需要开垦的处女地,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同时,在中国A股市场发展了10余年,逐步走向成熟时,投资者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也会加强。
据李笑薇介绍,随着数据供应和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加快,量化投资在海外已进入高速发展时代。从2000年到2007年,美国定量投资总规模翻了四倍多,与此相比,美国共同基金总规模只翻了1.5倍。目前,美国定量投资占全部主动股票投资的30%-50%,指数类投资几乎全部使用定量技术,主动投资中有大约20%-30%使用定量技术。相信量化投资在中国也大有用武之地。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