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革履,甚至带着袖扣的年轻人,大多戴着眼镜,笑容可掬却面容模糊;往往以“专业”的语言体系,长篇累牍地阐述着通胀、汇率、利率等宏观经济问题,后市具体看法则模棱两可、一笔带过,个股问题更是只字不提。
这是普通基金持有人眼中的基金经理群像。往往在投资策略报告会或者新发行基金的推介会上,持有人才能够见到这些管理着他们众多财产的基金经理们。
高学历、证券投资年限、工作经历,这是基金经理简历的主要内容。这些印在基金合同上的寥寥几笔,再加上一些评级机构对其过往业绩的数据整理,往往就是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可供参考的管理人的全部资料。
据Wind资讯的数据,目前管理基金的471个基金经理中,拥有博士学位的68人,占比为14.4%,硕士学位则为主要群体,共有365人,占比77.5%。此外有37位基金经理为本科学历,只有1人为大专学历。
上述均是从外部描述的基金经理们的群像。可是从内部,这些动辄掌管百亿资产的年轻人们,却有着各自的故事和不同的成长路径。
原嘉实投资总监窦玉明(现任富国基金总经理)曾说,国内的基金经理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可以叫做“游击队”,特点即是从业时间长,应对市场变化的经验丰富。第二类则可称为“正规军”,他们受过正式的专业训练,基础扎实,但经验相对较少。第三类则是境外空降基金经理,受过专业训练、有着境外投资经验,唯一的缺点即是对A股市场不够了解、不够适应。
“主要是投资的思路和方法,其次才是过往业绩。”北京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告诉CBN记者,他在招聘、面试基金经理时,主要考察的就是思考问题、判断问题的逻辑和方法。他认为,作为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员,对宏观经济、上市公司的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方法,“是比波段操作、择时技巧等等更重要的。”
做事方法而非交易技巧,这是上述两位浸淫多年的投资人士分类基金经理的主要指标。而目前中国基金经理的各类排行榜上,游击队长、黄埔精英和空降特种兵的故事和业绩却各有千秋。
游击队长:游击战经验丰富
“我就是游击队员这类。”窦玉明坦承,这类人多在证券市场摸爬滚打多年,有丰富的街巷战、游击战的经验,给其带来了不错的业绩回报。
动作快、目标准、出手狠,这是游击队长们的操作风格。证券投资年限长、证券公司出身,这是他们的简历特征。
以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为例,他被业界封为公认的“猛人”、“强人”,其优异的投资业绩背后是高换手率、凶猛进场、火速撤退的操作风格。“我看准哪只股票,往往三天完成建仓。”他曾向CBN记者表示,即使买到涨停也在所不惜。而其的潜台词也是认为涨停的股票更有想象空间。
从其简历来看,他有着珍贵的十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经验,曾任证券公司委托理财部总经理。“他的风格带有明显的坐庄时代的券商交易风格。”一位基金研究人士认为。
黄埔精英:一招一式都专业
虽然游击队长们经验丰富,但窦玉明认为,将来还是正规军的天下,“如果‘游击队’不学习就会退步,而‘正规军’再经历几年市场实战的锤炼则一定会超过‘游击队’。”“我就一直在学习。”
五道口(央行研究生院)、清华北大,这是以往典型的基金经理的“黄埔军校”。名校学历为敲门砖,从券商研究员入行,再以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开始职业生涯,这是黄埔精英们的典型成长途径。
黄埔精英们大多擅长投资模型、数据分析,甚至更为时髦的数量化投资。他们往往更习惯于分析宏观经济数据,钻研公司财务报表,缓慢建仓,均衡配置。由此,他们投资业绩也大多较为稳定。目前从业经历在5年以内的基金经理们,就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空降特种兵:
专业训练、水土不服
两年前,中国基金公司扬帆起航,以QDII产品远征全球市场。而大多挂帅QDII基金经理的,就是被基金公司彼时海外高薪挖来的空降特种兵。
这类基金经理往往拥有耀眼的海外名校学历、国际大行工作经历。以银华基金境外投资总监谢礼文为例,其曾获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自1989年起拥有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CFA),在美国和中国香港有20多年境外投资的工作经验。他曾在许多一流金融机构工作,如汇丰资产管理公司、野村资产管理公司、恒生投资管理公司(担任资产管理负责人和投资总监)等。
“水土不服”则是空降特种兵投资管理的主要问题。比如投资工具的缺乏、政策法规的限制、对冲工具的限制等等,都是空降特种兵无法施展拳脚的限制,而对A股市场心态、股民心理甚至庄家风格等方面的欠缺了解,更是他们有待学习、必须适应的部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