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长略好于预期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
具体来看,工业生产加快回升,工业利润降幅减缓。这从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化纤、造纸印刷等行业中可见一斑,除了与外贸相关度较大的行业利润没有更好的起色外,多数行业出现了复苏的迹象,行业利润从去年10月份的低谷逐步上行。同时在6月份发电量、用电量双双由负转正,6月全社会发电量同比增长4.7%,用电量同比增长4.3%。
发电量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温度计。虽然6月份电量转正气温可以占到接近40%的因素,但电跟生产力关系极其密切,在工业用电量占比74%的情况下,发电量和用电量的持续转暖或将进一步佐证工业企业利润的回升。所以后续工业企业的复苏进度,即取决于各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上升幅度也同时密切关注发电量和用电量的回升情况。
CPI:通胀迹象并不明显
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下降1.7% 环比下降0.5%;PPI同比降7.8%。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下降,生产价格同比降幅较大。略低于机构和专家学者的预测值。CPI分类别看,食品、衣着、居住、交通和通信对CPI的向下拉动较大。在PPI的降幅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向下拉动作用较大。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的通胀迹象并不明显,通胀的明证还要向后延续。
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
今天公布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贷款大幅增加。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7.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4万亿元。6月份的贷款增加额是1.53万亿,超过多数券商的预测均值。
在实体经济没有真正企稳复苏的情况下,央行不会改变原有的货币政策方向,但会从微调和把握节奏的角度出发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使货币政策能更好的为实体经济复苏服务。当前央行亦开始采取如发行定向央票等手段控制贷款的超常规增长。
富国基金表示,在一系列的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支持下,实体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但回升基础仍不稳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美欧日尚未真正复苏,出口还难以拉动国内增长和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因此,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还需政策、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多方面配合。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