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余额宝等各类互联网金融类“宝宝”产品出现以后,“存款外流”就成为金融业一个异常热门的话题。虽然投资者更乐于看见金融互联网产业这个新来者能打破“钱赚得太容易”的中国银行业格局,但是银行业却不甘地盘就此被吞噬。
银行遏制余额宝使出杀手锏
商业银行为了夺回活期存款业务渐失的领地,无疑只有两种途径:其一,通过央行条文和规定限制余额宝的发展;其二,推出客户体验更便捷的理财类产品,超越余额宝。自马年春节后,商业银行也正通过一系列的举动进行着反击。
银行遏制余额宝便捷性
商业银行调低余额宝转入限额
年后,商业银行首先上演了调低余额宝转入限额的戏码。2月底,工商银行将单日储蓄卡转至余额宝的上限降低到了5000元,单月限额5万元,而此前工行转至余额宝可单日数十万元。
随后,农行方面也对客户资金流入余额宝设置了上限。单笔转入限制在1万元以内,单日限额也是1万元,单月无限额。
为何四大行相继对资金额度进行限制?银行的客服人员对此解释称,设置每日转入限额,是因为银行快捷支付资金盗付的现象频频出现,所以银行处于保护储户资金安全的角度考虑,降低了快捷支付的转账限额。
而有分析称,如果各家银行都如工行这样进行限额,则是从入水口卡住了余额宝的命脉。
央妈下发10号文遏制余额宝便捷性
继四大行下调快捷支付的支付限额后,央行也出手相助,4月份给第三方支付机构立规矩的“10号文”下发了,这也是对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再次升级。
10号文指出,“首次建立业务关联时,必须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的双重身份鉴别”。此前开通快捷支付时只需要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身份鉴别,增加了银行的身份鉴别—“账户所在银行应通过物理网点、电子渠道或其他有效方式直接验证客户身份”,便捷性和客户体验均将受影响。
而其中“银行应构建安全的网络通道,制定安全边界,防止第三方机构越界访问”的规定,无疑将导致快捷支付用途受限,这也对余额宝申购产生影响。
杀手锏:推出可在ATM机取现产品
推出“薪金宝”便捷赶超余额宝
此前,银行跟进余额宝等互联网基金推出的类似产品大多集中在线上,没有支付取现功能,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购买、赎回等流程。
与这类银行系“宝宝”相比,“薪金宝”在货币基金的申购与赎回模式上有所突破,采取“理财全自动”的模式。客户在申办中信银行卡后,可设定一个最低金额,超出部分将自动转为货币基金,同时在客户需要使用资金时,也无需再发出赎回指令,可通过ATM直接取现,并可直接刷卡消费。
银行不宜贸然效仿
对于中信银行推出的此款产品,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或不会大规模效仿。某股份制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表示,中信银行推出的这类模式未必会成为银行未来的主要模式,如果都把存款变成基金了,银行的风险也很大。这个产品产生是短期应对,对客户确实非常好,但是银行不宜贸然使用。
上述银行业分析师表示,银行现在都推货币基金,和一般的货币基金没有区别,只是在局部进行强化,做到使用便利。中信银行的账户模式能否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是,现在银行都在找不同的切入点,增强竞争力。如果这类账户成长为较大的体量,一定也会带来成本负担。
参考资料:《每日经济新闻》、《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