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型“菜鸟”:盛军、王海涛
王海涛——2008年9月出任中邮核心优选的基金经理。
女,汉族,1970年出生,2006年6月加入中邮创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行业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
盛军——2008年2月5日担任中邮核心成长基金经理助理。
1971年5月出生。1993年7月至1996年3月于日本大和证券上海代表处任首席交易员;1996年6月至2003年9月于华夏证券有限公司证券投资部任高级投资经理;2003年9月至2006年10月于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部任策略及行业研究员;2006年11月加入中邮创业基金管理公司。
点击中邮基金网站上盛军的照片,一张憨厚的“老北京”的笑脸浮现在投资者的面前。
但盘点2008年“菜鸟”基金经理的表现,中邮系两只基金在股票型基金的年终排名中分列倒数第三和倒数第四位。无独有偶,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盛军和王海涛都是2008年上任的“菜鸟”。
记者注意到,两位基金经理进入中邮基金的时限均不长,盛军于2006年11月加入中邮基金,并先后历任公司的策略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助理,2008年的2月5日正式担任中邮核心成长的基金经理助理;而王海涛则是在2006年6月进入中邮基金,在同样辗转行业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助理的职位后,于2008年9月被任命为中邮核心优选的基金经理。
业内人士评价,客观地说,王海涛的“菜鸟”生涯,颇有些生不逢时的意味,因为中邮核心优选2008年运作业绩的不尽如人意,一半多拜其前任许炜所赐。
从2008年的操盘轨迹上看,盛军和王海涛均秉承了中邮基金从彭旭开始所一脉传承的“高仓位、高换手”风格,这一在牛市中让中邮声名显赫的手法却在市场转换中碰壁。2008年一季度,中邮核心成长的股票仓位为90.06%,对此,盛军在季度报告中总结:由于在仓位结构的调整过程时,市场在恐慌心理预期等非基本面因素影响下快速调整,导致未能有效完成仓位结构调整并有效降低仓位比例。
不过3月份,盛军在接受京城某媒体采访时也公开表示,之所以保持较高的仓位运作,源于二级市场的行情已经下跌到合理的位置,反弹的机会随时存在,因此配置了一些增长较为确定的行业,例如造纸、钢铁、运输等。
相比中邮核心成长,中邮核心优选的多头情结更甚。该基金的仓位在2008年第一季度为90.74%,第二季度为90.64%,第三季度在王海涛接手后将仓位降低至89.76%,第四季度又重新回到90.42%,从许炜到王海涛的过渡,中邮核心优选全年的仓位竟然夸张地保持在了90%以上。
“菜鸟”王海涛在三季度的季报总结中提到:在市场估值水平接近历史底部以及政府保增长政策方向日趋明确的情况下,三季度在操作中仍然以调整持仓结构为主,继续保持了较高的持仓比例。而接触过王海涛的圈内记者也表示,她是一个沉稳低调的人,这与其操盘时大张旗鼓的风格完全不同。
不过,据熟悉中邮系的人士透露,盛军与王海涛更多的其实只是一个符号,中邮基金的仓位决策权,更多地来自于中邮基金的投资委员会,高仓位运作更多地体现了公司决策层对基金的定位理解和投资思路。
而描述中邮系基金经理的“顽固”,还来源于公司对单一行业重配的“迷恋”上。王海涛的前任许炜就曾如此诠释中邮系的重配风格:既然看好一个公司,就一定要重仓买入,分散不一定意味着降低风险。
尽管许炜离去了,但风格的烙印并不因人的更换而转变,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王海涛和盛军携手重配地产股。公开的资料显示,去年的第三季度,中邮核心优选大举杀入地产股,共斥资13.52亿大举建仓,其中买入招商地产和金地集团2967.64万股和7610.04万股,而中邮核心成长也买入保利地产3340.28万股。
对此,王海涛表示,当时卖方的报告均不看好地产股,但她个人顶住了压力,坚定地看好地产股,认为地产股的股价已经远低于这些公司的实际价值。而正是这种“固执”等来了后来房地产消费新政策包括减免税费、房贷优惠,还有连续数次大幅度地调息,这种坚持尽管没能挽救2008年中邮系基金难堪的净值,但却侧面推动了2009年开年中邮系基金的“卷土重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