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一只基金投资其实就相当于选择其背后的基金操作人——基金经理。但是最近几年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却让投资者大伤脑筋,原本可能因为看好经理才选择这只基金,结果没过多久,所选基金的经理人已经“面目全非”了,有的基金甚至一年内先后经历三任基金经理。
对此,中国证券业协会日前正式发布《基金经理注册登记规则》,对困扰基金业发展多时的基金经理频繁跳槽、无序流动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业内人士均表示,此举有利于促进基金从业人员的稳定性,对基金公司和基民来说都是大利好。
基民无奈基金经理频变更
基民小刘告诉记者,之前冲着某基金经理的名气才买了一只新基金,却在数月之后发现基金经理已经换人。“这不是忽悠人吗?如果选择赎回等于白交了申购费,如果不赎回又担心因为换人而没有好的业绩。”左右为难的小刘显然对于基金经理的“政变”甚是不满。
也许有人说,人家跳槽是人家的职业自由,没必要进行限制。但事实证明,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会影响基金的业绩,损害投资人的利益。银河证券曾经对在2006年12月16日至2008年11月14日之间更换过基金经理的基金期间业绩做跟踪,分析表明,基金经理发生变更的基金业绩不如未发生变更的基金,这种现象在其他时间段内也是成立的。
而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同样对基金经理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不满。
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认为,基金经理的频繁跳槽会导致基金操作的短视行为,而这种短视行为很不利于基金业绩的持续稳定,更不利于基金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对记者说,只有比较稳定的基金经理才会有持续的业绩,才会受到基民的欢迎。
人才缺口巨大致跳槽频发
基金经理变动频繁的问题可以算得上是我国公募基金的一个顽疾了。2007年前三季度基金经理变更了268次,去年上半年基金经理公告变动达到了117人次。今年,不考虑新基金成立聘用新基金经理情况,一季度基金经理变动跳槽仍然频繁,目前已变更基金经理达30人次。而1月份虽然仅15个工作日,但出现基金经理变化的公司平均超过了每天1家,也就是说,基金经理变化情况超越了平均每天2人次。
对于基金经理变动频繁的原因,银河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部研究总监马永谙表示,国内的基金经理变更单纯因业绩因素的少,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员严重缺乏才是最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主动离职的多,被动离职的少。
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告诉记者,随着基金公司数量的膨胀,巨大的从业人员缺口让基金经理成为“抢手货”,因此跳槽现象频频发生:一些年轻的投研人员凭借跳槽可以担任其他公司的基金经理,有经验的基金经理则通过跳槽进行加薪或升职。
据悉,到目前为止,国内公募基金公司有61家,目前已经成立的基金达到457只,而新基金还在源源不断地推出市场。但基金专业人才却并未大幅增长,尤其是有经验的基金管理人才更是“稀罕物”。所以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的当下,基金数量和基金专业人才的失衡还是导致了基金经理可以“挑肥拣瘦”,跳槽自然是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