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份,基金经理离职曾出现一波小高潮
熊市以来,基金经理似乎集体进入蛰伏期,即便今年以来股市回暖,到目前为止他们的流动率似乎也还没有特别明显的复苏迹象。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进入熊市以后,除2008年12月份的数据明显高过前年同期外,基金经理的离职率基本仍维持在下降通道内。
晨星中国的分析师梁锐汉告诉CBN记者,中国公募基金经理变动率有着较明显的月度效应。历史上来看,每年年初的前4个月基金经理离职率相对较高。这很可能受基金公司的年度计划和激励机制影响。一般基金公司会对基金经理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的执行在年初进行,这种年度计划也会涉及到人事调动;从激励机制上看,基金经理在年初拿到年终奖后也会对个人职业发展有一个考虑,选择跳到其他公司或转向私募。因此,3、4月份历来是基金经理离职率较高的月份。
但是,从最近的数据来看,熊市中基金经理流动的高峰时间似乎有所前移。
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2008年12月份,共有8家公司的13只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更,其中12只为基金经理离职。在发生基金经理离职的基金中,债券基金有2只,其余10只均为股票方向的基金。当月发生基金经理变更的基金主要集中在招商基金和博时基金两家。而2007年同期,仅有4家公司的5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变更,全部是股票方向基金的基金经理离职。
事实上,除了2008年,12月份历来不是基金经理跳槽的黄金季节,在这时离开意味着辛苦工作大半年却放弃了年终奖金,而且奖金还有可能会很诱人。
2008年12月份何以会出现基金经理变动的小高潮,对此有分析师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在市场大的趋势基本确定后,部分基金公司需要通过调整基金经理来调整基金的投资策略与风格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所致。
而往年基金经理跳槽较频繁的2月份,如今反而变成了淡季。2009年2月,仅9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了变更,其中离职的有7起,离职率低于去年同期近2个百分点。
熊市以来基金经理变更的另一特点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在其中的占比有所上升,而不是像2007至2008年的牛市中,基金经理的变更几乎都集中在权益类产品上。
梁锐汉认为,基金经理离职率下降的原因一方面受基金业规模以及业务扩张的放缓影响,基金公司力争开拓的“新大陆”业务中,QDII、专户理财等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远没达到基金公司的预期。此外,公募基金数量进一步扩大也有助于增大基数降低基金经理的离职率。
除此以外,梁锐汉认为公募基金经理转向私募的通道也出现了政策阴影。此前,银监会发布了《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其中规定私募基金管理者“业绩报酬仅在信托计划终止且实现盈利时提取”,这足以让多数欲转投私募的公募基金经理们三思而后行。
另外,梁锐汉表示上个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基金经理注册登记规则》将是未来基金经理离职率进一步下降的动力。该《规则》规定,从4月1日起将对基金经理实行注册管理制,2年内变动工作岗位2次,就将无法注册基金经理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