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以来的调整,对很多基金经理来说更像是一场比赛谁的神经更强韧的心理战。在这场瀑布式的下跌中,有人在空头猛烈的炮火下硬抗,也有人说他听到了集结号。
在调整的最初,7月29日当天,基金经理Jerry嗅出了空气里的硝烟味道。
尽管如此,Jerry思量再三,还是决定暂不减仓。在上半年的行情中,由于减仓太早,Jerry所管理的基金业绩已经落后同行一大截,这让他的工作压力骤然增大。他认为自己看不清这次调整的性质与幅度,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减仓,如果赌对了,规避了风险固然好,但万一踏空,难题就是“该从哪里买回来呢”?
Jerry决定再等等看。
之后三个交易日,市场连续小幅反弹,让Jerry暗暗松了一口气,但一场瀑布式的下跌随即展开。从8月4日到8月19日,上证综指几乎是一口气地从3400多点跌至2800点以下,最大跌幅超过700点。
2800点不保,市场会继续向下探底吗?
Jerry告诉别人他不这样认为。到这时为止,他的心情反而比最开始时好了一些。这十多个交易日里,开始有消息流传说明年1月份信贷量还会冲上去。“短期来看市场资金面比较紧,有IPO、基金高仓位、机构集中赎回等多重原因,但是进入下半年后,大家看的是明年的信贷。流动性是充裕的。也许短期是应该避避风头,但看得稍微长一点的话,现在是买入机会。”
基于这样的想法,Jerry用自己手中的现金继续配置了地产股、煤炭股和金融股。
不过,在8月19日那天,并不是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像Jerry这么心平气和。
一位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仍在建仓期,在8月17日,这只次新基金的净值已经跌破了9毛钱,而8月19日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历史上次新基金跌进8毛钱已经是非常糟糕的情况了。基金公司对次新基金的最低追求是建仓结束后不要亏钱,而10%~20%的亏损会使次新基金下一步相当被动。当初该基金经理在建仓的第一周遇上市场下跌,“只是犹豫了一下,就没出得来”。
而一位今年以来一直看多的基金经理在8月19日首次缴械,转投空头阵营。在亲身体验了市场的一连串大跌且反弹无力之后,这位基金经理表示,随着下跌他已经把仓位降下来了约10个百分点,“没想到大盘是一口气跌下来,很遗憾没有大举做空”。
还有基金经理对于同行追涨杀跌而自己平白遭受池鱼之殃感到恼火。一位风格稳健的基金经理告诉CBN记者,从今年6月份开始,他对自己的持仓结构做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调整,主要是把前期涨得较多的股票卖出,重点换成钢铁股。他的理由是随着行情的深入,中游行业下半年会有更出色的表现,而下半年房地产投资一旦启动,钢铁企业盈利上调的空间会比较大。
但是,这样的精心布局却让他在本轮下跌中遭受重创,黑色金属在调整中成为跌幅最大的几个板块之一。
“据我所知,8月19日当天有很多基金经理在跌停板的位置上连拍鞍钢和武钢。鞍钢A股已经比H股便宜了,这种交易行为让我感到费解,”这位基金经理对CBN说,“中国的基金经理因为‘羊群效应’会一起追涨杀跌,往往会杀过头。”显然,他觉得自己就是被“错杀”的一个,是“羊群效应”的牺牲品。“没办法,在这样的市场中,这种压力是一定要承担的。”
8月20日,上证综指反弹超过4%,两市个股全面飘红。大跌的恐慌似乎成为过去,基金经理又能够谈笑风生了。一家合资基金的投资总监告诉CBN,在本轮下跌中,公募基金仓位普遍较高,这与其追求相对收益的考核制度高度相关。“下跌中如果不及时止损,基金的盈利降低,对私募等做绝对收益的机构来说,这意味着业绩提成的减少,而公募基金则不需考虑这个问题。”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