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两只新基金宣布成立。然而,与前期平均水平相比,两只新基金的募集情况并不理想,首发规模均未达两位数。
同时,由于无缘“一对多”业务,小基金公司目前的发展困难重重。面对目前尴尬的境地,或许另辟蹊径,走个性化道路,应成为小基金公司必须选择之路!
现状
两只袖珍基金诞生
诺德成长延长一周的募集期后,昨日宣布成立,该基金募资5.15亿元,有效认购户数2053户。
与前期动辄上百亿的“巨无霸”新基金相比,这两只基金均堪称“袖珍基金”。两只基金的成立的背景很相似,首先是募集期突遇市场震荡调整,其次是两家基金公司规模都很小,在60家基金公司中,截至二季度末,诺德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排名第51位,摩根士丹利华鑫资产管理规模排名第59位。
与之对比鲜明的是,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发行如火如荼,多只“一对多”产品一日售罄。
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马永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户理财“一对多”与小基金公司无缘,同时,目前投资者对于新基金大多观望情绪严重,市场环境对小基金公司很不利。
回顾
个别次新基金赎回严重
部分新基金在成立时需要“帮忙”资金施以援手,这早已不存在任何秘密可言。一般而说,这类资金的介入会产生一定的后遗症,会禁锢了基金经理施展才华的手脚,因为部分“帮忙”资金要求保本或者要求保证最低收益,这样就会使得基金经理在建仓时瞻前顾后,而“帮忙”资金的撤离同样不利于基金的稳定运作。
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成立的部分基金遭遇巨额赎回,疑似与帮忙资金撤离有关。
记者发现,确实有不少新基金在成立后的很短一段时间内,规模缩水严重。
长城基金公司旗下一只新基金,成立时(今年1月前后成立)募集规模为4.85亿元,而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6月底,该基金资产净值缩水至8227万。
银河行业(519670)优选于今年4月份成立,募集规模接近7亿,短短的两个月,基金份额缩水近两成。
思考
小基金公司应另辟蹊径
小基金公司在产品线、品牌、研发等方面都不能跟大基金公司相抗衡,而小基金公司如果继续跟随大基金公司,亦步亦趋,那么,这种同质化的竞争道路对小基金公司极为不利。因为基金投资趋向和标的的选择高度同质化,而品牌影响力不及大基金公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自然不足。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小基金公司还一味复制大基金公司的老路,那么以后的道路将会越走越窄,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基金公司没有必要一定具备完善的产品线,而创新型基金很容易吸引投资者眼球,小基金公司完全可以依靠创新来壮大旗下基金的规模。
部分先行者已经见到一定的效果,长盛同庆募资150亿、瑞和300分级指数基金首日募集20亿元;而中邮创业基金公司独具一格,坚持高仓位运作,旗下的中邮核心优选(590001)的今年以来(截至9月21号)的净值增长率为75.48%,在同类249只基金中排名第10,而中邮核心成长(590002)也实现了56.45%的收益率。
“无缘专户“一对多”业务,市场认可度不高,夹缝中生存的小基金公司不应再一味地“机械”模仿和跟随,基金产品的创新以及自己别具一格的发展模式是值得小基金公司深思和为之努力的。”有基金业内人士如是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