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安排”是个人理财规划的终极目标,每一个人的投资目标可以因个人的风险承担能力不同而异,可以因为家庭结构不同而异,但照顾好自己是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可以说是放诸四海皆有效的理财目标。而物价以及资产成长率正是影响退休金规划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因此,大家热衷于讨论油价政策、宏观调控等国家大事的同时,归根究底关心的还是个人的长期资产变化,也就是退休金到底够不够?
讨论“退休金”的论文确实很多,旁征博引也是必要的,不过怕读者犯困,这里试着摘出重点。
不论哪一种计算方式,都需要你输入几个数据,包括现在的年龄、想退休的年龄、希望的生活水平……,这几个数据中最难掌握的就是你的资产预期的投资收益,以及对物价水平的预测。过去二十年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率很少超过5%,因此长期的退休金规划的可预测性较强。但是通胀提高后的物价水平会使得今日的100元在5、10年后购买力快速下降,因此,想要在20、30年后维持与今日同样的生活水平所需的资金,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在通胀3%与通胀6%的不同环境,所需准备的资金就大不相同,物价水平提高,原本的退休准备金绝对要向上调整。
最近读到一篇相关的文章,是香港信报主笔练乙铮的专栏,此人的一支健笔甚少谈到投资,偶而秀一手亦颇有可观。该文呼应信报专栏作者曹仁超的“有六百万美元再谈退休”一文,大意是帮香港读者算一算到底要准备多少钱才够退休。
曹仁超对香港读者提出需要六百万美元的准备,练乙铮引经据典核算之后,认为两三百万美元对中上生活水平的香港家庭来说也很滋润了。只是不论是六百万还是两百万(是美元喔!)对多数人来说都是天文数字,之前看过一份研究报告,到2006年底家庭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家庭,全球有955万户,其中中国是31万家庭,所以几百万美元的退休金准备,这样的标题对多数民众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
这些耸动的数字不是这里要谈的重点,练乙铮文章中引用美国学者的“百分之四”方法倒是值得参考,意思是退休时有一笔积蓄,分散投资在股票以及债券,每年提取这个资产组合的4%以内,可以维持30年只支出不进账的生活,这样的公式可以倒算回去,如果要维持相当于今天每一年6万美元消费水平的生活持续40年(现在人平均寿命延长了),必须准备至少170万美元,而且多数投资在股票(股票的报酬率较高)。
内地的物价比香港低,我们可以降低消费水平这一参数值,不论是每年10、20万人民币或其它数字,都可以透过网络上的计算器辅助算出需要多少年才够。简单地说,将上一段数据中的美元换成人民币是较直观的。如果考虑“通胀”这一因素进去,“百分之四”的法则就需要调整,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退休年龄、投资报酬率等),因为物价水平提高,一是降低提取比例到3%或是更低,也就是说生活水平要求向下调整,每年能花的钱减少了;二是提高准备的退休金,以求维持同样的生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