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基发行遇冷平均份额11亿
经过了2007年那样匪夷所思的风光之后,2008年对偏股型基金来说就显得格外艰难了。
一位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员回忆她半年前跑银行卖新股票基金时的情景:发行前一个月就开始不停地出差,分行、支行、储蓄所,能多跑一家是一家,累得感觉扒层皮,可是结果基金还是很难卖,“感觉像回到了2005年”。
其实如果从数据来看,2008年偏股型基金的发行情况比2005年还要差。从开放式基金正式起步的2002年算起,到2007年为止,2005年可算是新股基最难发的一年。当年,新基金设立时的平均总份额为12.52亿份,而2008年截至12月4日,今年共有53只新股基成立,平均总份额仅为11.12亿份,这明显低于2005年的市场情况。其中,2008年新股基发行规模超过10亿份的有15只,近一半的新股基成立时规模不足5亿份,规模最小的是诺德灵活配置,在发行中仅募得约2.39亿份,已逼近基金成立的下限。另外,天治创新先锋、景顺治理股票、新世纪成长、天弘价值等基金的发行规模也是刚过2亿份。而在2005年,没有一只新股基成立时份额低于3亿份。
今年卖得相对较好的新股基靠的是两大法宝:渠道和品牌。在今年IPO规模超过10亿份的15只新股基中,工银蓝筹、浦银价值、建信优势、中银策略和农银成长均属银行系基金,与股东方银行的关系自是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余下10基金则主要集中在大成、南方、易方达、广发、兴业、上投、嘉实这些成立时间较长、业绩表现较稳定的公司中。
除此之外,几乎每只新股基在发行时都要费足一番工夫。
提高给银行的首发佣金差不多是基金公司本能的举动了。按行业惯例,在新基金发行结束后,除全部返还认购费外,基金公司还会向代销银行支付首发佣金,佣金的数目在发行前就会由双方议定,比例通常是银行代销量的0.2%~0.5%。但是随着新股基销售越来越难,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已有部分公司把给银行的首发佣金调高至0.8%,而上海的一家公司更给足1%来激励重点代销行。若算上为新股基所做的培训等其他营销费用,基金公司名义上收取的1.5%的管理费,目前除了少数议价能力相对较强的品牌基金公司外,多数基金公司应该只能拿到1%左右。
除了加大对银行等销售渠道的激励外,很多基金公司还寄望于通过自购来提振投资者对新股基的信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初,共有19家基金公司自投旗下偏股型基金6.2亿元人民币,占到了自购总额的58%。不过到现在为止,这些自购多数处于账面浮亏的状态。
请机构投资者“江湖救急”也是今年新发基金的常用手法之一,去年备受冷落的机构理财部如今又被重用。目前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是新基金认购的主力。不过受制于市场环境,机构客户对新股基也逐渐采取了收缩战略,即使帮新股基“抬轿子”通常也在其开放日常申赎后立刻撤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