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于基金和基金公司的评价都是以相对业绩排名和规模排名为主,并没有考虑到基民的投资成本和赢利比例,这样就造成了单只基金攀比业绩排名,基金公司攀比规模排名,这种排名攀比和基金业“十年赢利难抵一年亏损”的结果有一定关系。
本报统计的1998年到2007年基金总赢利约为1.4万亿到1.45万亿之间,2008年预计亏损1.45万亿到1.5万亿之间,综合来看基金业十一年总收益为负,上亿基民按照截至2008年底的净值计算总体是亏损的。
2007年股市火爆阶段,大批基金公司争相开展拆分、大比例分红等持续营销活动,带来了数以千亿计的新增资金。有关统计显示,2007年持续营销新增的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了新发基金,新增规模不会少于6000亿元,成为资金“借基入市”的主渠道,而当时入市购买新老基金的持有人一直持有到2008年底很少有人实现赢利。
其实,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让基民赢利才是硬道理”。一家基金公司即使2008年的相对业绩再好,股票基金也要亏损30%左右。要是绝大多数持有人都是2007年下半年股市高峰期买基金,那么到了2008年年底,基民还是会亏损很多。
“社会应该考察基金公司的基民赢利比例,而不是只看相对业绩。对基金公司来说,在股市最疯狂的时候,少做持续营销,少拆分和大比例分红,就能够大大提高基民的赢利比例!”一家股市高峰期基本没做大规模持续营销的基金公司副总表示。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和更高比例的基民盈利?从2007年持续营销时期入场的投资者在2008年巨亏来看,基金公司要有风险意识,在股市行情高涨之后保持冷静,不要为了攀比基金规模而忽视了基民的风险教育,控制高成本基金持有人的比例,也就是提高偏股基金基民赢利的比例。
其次是要迎难而上,在股市低迷时推荐股票基金,在债市平稳时推荐债券基金。例如2008年年初华夏、易方达、广发、交银施罗德等基金公司推出债券型新基金,后来在债市下半年大涨中,大批持有人投资收益超过10%。
最后是要宣传推广分散投资和定期定投。通过把资产分散到债券、股票、货币等基金资产上,分散投资风险的同时可以提高投资基民赢利比例;以及通过定期定投平均偏股基金投资成本,在股市反弹之后,同样可以提高基民赢利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