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身陷“询价门”的景顺长城基金公司成为公众焦点。公众的焦点在于,一方面,景顺长城只报价不申购的行为备受指责,而另一方面,引发了在实际投交中,如何平衡流动性风险和收益关系的思考。
直面现实:7次报价不申购
在之前中国证券业协会召开的IPO询价对象自律工作会议上,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包括景顺长城在内的36家机构在去年参加新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协会对上述36家机构给予相应处罚。
对于上述处罚决定,景顺长城在其网站发布的一份说明中进行了辩解,认为公司不存在较大价格偏离现象及操纵价格嫌疑,并声称公司在每次参与新股询价时,均在递交的《新股询价信息表》中的“在报价区间的申购意向”一栏明确填写“不确定”或“不申购”。
景顺长城的这份说明却引起业内对其询价行为的更一层质疑:何为“较大价格偏离现象”,其在新股询价时所报价格与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究竟相差多少?既然不准备参与申购,又为何频频参与新股询价?
对于上述疑问,《第一财经日报》致电景顺长城相关人士,但该人士拒绝回应。
根据景顺长城网站的说明,其参加询价却最终未申购是为了“保障”基金持有人利益。该公司表示,根据景顺长城公司报价区间和实际发行价格的比较,不存在较大价格偏离现象及操纵价格嫌疑。
针对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8年7次参与询价却一次未最终申购”的情况,该公司称,2008年公司参与询价的股票,除其中一只股票由于特殊原因没有申购(因为公司旗下基金参与了同一发行期内另外五只股票网上申购)外,其余六只股票全部参与了网上申购。
另类思考:流动性风险与收益取舍
不过,本报记者在景顺长城发布的网上说明中注意到另外一个细节,这引发我们对基金投资流通受限股票的思考。
景顺长城表示:“我公司于2006年7月修改投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不投资带有锁定期的证券’,因此,从2006年8月起,我公司没有投资任何带有锁定期的股票,包括IPO网下申购。”
对于基金投资流通受限股票的规定,始见于证监会2006年7月20日公布并实施的《关于基金投资非公开发行股票等流通受限证券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基金管理公司应根据公司净资本规模,以及不同基金的投资风格和流动性特点,兼顾基金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合理控制基金投资流通受限证券的比例。”“基金投资流通受限证券,相关投资决策流程、风险控制制度须经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批准。基金投资非公开发行股票,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还应批准相关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
上述通知旨在提醒基金公司注意控制这类投资行为的流动性风险。景顺长城基金表示,该公司“不投资任何带有锁定期股票”的投资管理制度,正是依据上述通知进行的修改。
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8月起至今,景顺长城的确没有参加过任何带锁定期的上市公司股票首发或增发。但是,该如何评价这种投资交易行为呢?
一位基金研究员向本报记者表示,这实际上是看基金在低流动性和高收益二者之间如何取舍。在新股IPO中,基金参与网下配售,要牺牲一定的流动性,但由于配售比例较高,在市场处于上行区间时可获得更大的收益,相反,参与网上发行可于上市当日卖出,但由于中签率很低,收益也较小,同时风险也相对较小。
上述研究员表示,在2007年下半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比较热的时候,基金参与力度比较大,但当时这一批资产在2008年股市大幅下跌时给基金公司带来很大的困扰。“在这么漫长的下跌过程中,这些资产的损失是比较大的。”他认为,这都是由于基金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力引起的。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总监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不过,他表示,他所在的基金公司对流通受限股票不会一棍子打死,“控制流动性风险并不意味着必须对流通受限股票避而远之”,他认为基金完全可以有选择地适当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