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一周报研究员/梅聪
2008年股市低迷,基金业被市场所“雷”,哀鸿遍野,而一时间基金创新也成为空谈。而2009股市回暖,基金产品又重归创新之路。
其实,早在2007年下半年各种创新型基金在国内市场已崭露头角,然而随股市跌跌不休,创新基金并不合时宜。
就此,理财一周报基金研究小组结合创新基金这一市场热点话题,和投资者探讨一下当下创新基金是否值得投资。多数业内专家建言,目前投资创新基金还需三思而后行。
挂名“创新”基金名过其实
据理财一周报基金研究小组粗略统计,根据基金名称定义为所谓的“创新”基金,截至目前在271只偏股型基金中(除指数型基金),有7只基金挂名为“创新”基金。
这7只基金分别是国泰金牛创新成长、天治创新先锋、华安创新、鹏华盛世创新(LOF)、益民创新优势、大成创新成长(LOF)、长盛创新先锋。
而从这些定义为“创新”的基金的基金契约条款中我们发现,大都如出一辙,“本基金为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资于通过各类创新概念能带来公司未来高速增长的创新型上市公司股票,在有效的风险控制前提下,追求基金资产的长期增值。”或者是雷同于上述表述。对这样泛泛而谈的“创新”,多位基金业内专家嗤之以鼻——并 不是说这些基金不好,只是还不具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理财一周报基金研究小组发现,这些产品只是在选股、选时上提出了概念性的创新,而基金的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分配,则和以往旧基金一样没有什么不同。所以这类创新只能属于概念性创新,而非实质性创新。
而相对来说这类基金中的鹏华盛世创新算是有个交易制度上的创新基金,采用了LOF交易制度。不过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3月20日,鹏华盛世创新基金今年以来的涨幅仅为10.37%,跑输同类基金平均业绩6.7%,在可比的168只基金中排名仅排在倒数20名左右。而去年同期成立的次新基金业绩较好者,收益率已经远远超过鹏华盛世创新。基金经理黄鑫坦承,“由于本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开始建仓,仓位较低,因而净值涨幅不大。”
封闭期“创新”叫座不叫好
代表:国投瑞银瑞福
“封闭期创新的基金叫座不叫好。”上海一家券商分析师言简意赅地予以该类创新基金点评。
回顾基金业年鉴,封闭期“创新”的基金在2007年较为盛行。当时有3只创新基金集中登场,国内首只分级型基金国投瑞银瑞福创新基金是率先引入封闭期“创新”概念的基金。之后封闭期“创新”概念模式又引入到工银瑞信红利股票型基金,另外还被引用到国内首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大成优选股票型基金。随后,这类基金创新模式的基金数量又有所增加。
而总体来看,这类扣上封闭期“创新”的基金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实在好处。
国都证券分析师姚小军认为,“作为国内首只体现杠杆效应的创新基金产品,当时大家都对瑞福进取寄予了很高的预期,而市场表现却并不理想。”的确如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杠杆效应其在牛市中极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而在熊市环境下跌幅也很有可能超过大市。在2008年投资该基金的投资者就遭受了沉痛的一击。
另外,从工银瑞信红利来看,当初虽然该基金将封闭期延长至一年,这与相对复杂的基金瑞福不同,工银瑞信红利股票型基金更像一个有一年封闭期的开放式基金,一年后该基金自动转为开放式基金。并且,封闭期内基金股票仓位可以达到100%,而从目前来看,工银瑞信红利总体表现一般,并没有显示出由于封闭期的“创新”而带来过人的业绩。
也有业内人士就此分析认为,封闭期延长虽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基金规模稳定,使基金运作能够进行相对长时间的投资,不过却限制资金的流动性,总体来说意义不大。
不过在该类以封闭期创新的基金中,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发行成立的次新基金富国天丰强化收益债券型基金,它是国内首只创新型封闭式债券基金。最大特色是该基金将在合同生效后3年内封闭运作,并在深交所上市交易,基金合同生效满3年后转为上市开放式基金(LOF)。
对于“锱铢必较”的债券产品而言,次新基金富国天丰今年以来业绩为2.91%,超越多数债券型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市场表现近2.7%,有专家道出其由于封闭期的运行设计的优势,富国天丰在实际运作中,将可以更大比例地投资收益高、但流动性受限的债券品种,相较普债更大力度参与回购,更从容的持有被市场错误定价的债券,来获得相较普通债基较高的基金收益率。
分离式创新有优势
代表:长盛同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第一只可分离交易型基金——长盛基金旗下的长盛同庆可分离交易基金日前获得证监会批准,成为今年首只获批的创新基金产品。
该基金最大的特点是,投资者认购的基金在基金合同生效后将自动分成两类份额。一类份额在三年封闭期内具有相对稳定的收益,另一类份额在三年封闭期内享有杠杆收益,并同时承担相应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此种简洁明了的基金分级创新设计,将为未来中国基金业的产品创新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与思路。
而恒泰证券段军芳认为长盛同庆之所以被业界认同,是因为它通过“可分离交易模式”的创新设计实现了对基金投资收益和风险的重新分配,同时拥有了两类风险收益特征迥异的交易份额,从而实现以小博大的杠杆投资效应。
不过也有基金分析师直言不讳的指出,“团队实力或制约创新有效性。”他表示,“由于长盛基金整体管理水平并不突出,如果选派的基金经理能力不足的话,创新性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是更有实力的研究团队领衔的大型基金公司开发这样的创新产品,那么创新效应可能会更好。”
指数型创新或成新动力
代表基金:南方系QDII基金
据记者了解,南方基金已正式签约标准普尔公司,计划开发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化QDII产品的创新型基金。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海外市场风险已基本释放,发行指数化QDII基金可助基金公司扬长避短,只要决定大类的资产配置,如选择要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决定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等,而且被动性基金管理成本相对低很多。
南方基金则表示,经过此轮调整,海外市场各大指数普遍下跌超过50%,长期看指数处于相对低位,投资价值显现,希望开发一只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QDII产品,为内地投资者提供全球化配置产品,以享受美国经济复苏及其长久发展所带来的投资收益。
而王群航则估计这类指数化QDII新产品推出来,至少还要等上半年。不过,他表示,或许今后这类以指数型推陈出新的基金产品会成为投资者的新宠。
创新基金需兼顾两要领
从2007年的瑞福进取,再到2008年的富国天丰,甚至今年刚获批的长盛同庆,以及不久的将来可能推出的指数型创新产品,基金产品的创新脚步似乎在加快。有基金分析师认为,虽然目前国内市场还相当缺乏创新型基金的品种,但基金产品创新仍值得鼓励。
对于是否选择创新型基金投资,银河证券马永谙表示,“一方面要看创新基金产品的设计是否符合投资者需求,是否确实能体现鲜明的风险收益特征,另一方面还要看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是否满足设计需要,所以投资者在投资这类基金还需多思量,必须理清其头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