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牛市的理由还在吗?
我们暂时抛开新股发行的不确定因素,来看看信用债本身是否还有投资价值。企业债的大牛市基本是从2008年夏天开始的,在市场上失去了新股发行这个重要的低风险投资渠道后,包括基金、券商在内的某些偏固定收益类的投资产品,开始挖掘交易所信用债券的投资机会。
如上表所示,经过近一年的炒作,尤其是2009年以来的上涨,大多数信用债的到期收益率已经有明显的下降。一度被认为风险最高的新湖、奈伦等债,收益率下降超过100BP。请注意,2008年新湖等低评级债曾出现过超过10%的极端高收益率!虽然笔者认为绝大多数信用债最后不大可能出现违约风险,但是新湖和奈伦这样的品种如果只有6%出头的收益率,似乎让人感到有些尴尬——为了这点收益,我们可能要冒违约收不回本金的风险,即便这种风险不很大,但是值得去冒险吗?
让我们来用一个直观的数字例子来说明这种抉择:假设用100元做一个5年的投资组合,一个稳健的投资者做了银行存款,利率是3.60%(单利),五年后拿回118元。另一个投资者买了10个高风险高利率债券,假设其中有一个5年后不幸破产,那么他可以收回90+高利率*5年*9的钱(简单起见,此处粗略用单利说明问题)。解这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可知当这个高利率是6.22%时,就可以和稳健投资者取得一样的回报了。
高风险债券投资者需要问自己的问题就是:买10个新湖、奈伦这样的债,未来5年会不会出现10%的信用风险呢?或者买更多数量的债券组合,会不会消化掉风险呢?我想,大多数人会对此有一个比较积极正面的回答。请注意,我们这里是和流动性不好的5年期存款进行比较,而不是和同样有流动性的交易所国债比较。后者到期收益率连3%都不到呢。
所以,五月份信用债在连续大涨后,依然被很多机构投资者看好其投资价值,确实是有内在理由的。只要宏观经济反弹得别太快,通胀不要过分快、过分剧烈地到来,目前的利率水平没有太大变化,那么高收益债券的内在价值使其在下半年依然有上涨空间。近几日暴跌后,债券市场的战略性投资机会可能会再次来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