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下申购风险远远高于网上申购
理财周报记者 李晔斌/文
“摇啊摇,这回能摇多少呢?”即将以新规参与“摇新”的基金经理们当下不免犯起愁来。
生加银增强收益债券型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傅晓轩向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根据对2006年和2007年网下申购收益率的测算,20%的资金用于新股网下申购则可以获得的收益率约为6%-8%。
他还提到,6月11日出炉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对IPO申购制度进行了一定修改,一年新股收益率对债券基金收益率的贡献将变为仅2%-3%左右了。
可见新的《指导意见》意在为“摇新”降温,那么“摇新”专业户们又将如何应对?
“摇新股”扭曲收益模式
靠“摇新股”来比拼收益一直是中国债券型基金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这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债券型基金的收益模式,使得债券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无法真正体现。”上海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曾如此感慨到。
自诞生起,债券型基金就一直是新股IPO的重要参与者。
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2007年,共有121只新股发行,融资额达4469.96亿元,有263只基金参与了网下首发配售。
包括富国天利增长、诺安股票、宝康债券、基金汉盛、基金兴和、中信稳定双利和华夏成长等在内的7只基金,参与首发配售的次数均超过惊人的100次。
债基如此热衷于“摇新”在提升债券型基金业绩方面,参与新股首发配售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在2006年、2007年以及2008年上半年,债基曾通过网下配售、网上“摇啊摇”两线出击,积极参与新股申购,享受了打新的无风险收益的同时大大增厚了业绩回报。
详解“摇新”新规
记者从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处了解到,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中,改革力度最大且债券基金最受影响的举措,是限定股票任一配售对象只能选择网下或网上一种方式进行申购。
同时又将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为,原则上不超过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单个投资者只能使用一个合格账户申购新股。
“一般来说,参与网下配售的申购收益率均高于回购融资的成本,同时,由于网上申购的实际收益率远低于网下配售收益率,因此资金量在亿元以上的机构投资者会更为偏重网下配售。但参与网下申购需要付出锁定期的机会成本。”上述上海大型基金公司债券型基金经理向理财周报记者介绍道。
他还表示:“有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网下申购新股的最高负溢价达负45%。可见,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参与网下申购的风险要远远高于网上申购。”
该基金经理在仔细斟酌了指导意见稿后,向记者表示债券型基金投资者需要下调一定的盈利预期,“与2007年相比,目前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指导意见》意在进一步弱化机构的打新优势,基金公司申购新股的中签率将受到挑战;另一方面,资金对IPO的追捧是否能回到2007年的火爆程度依然存疑。”
适应新规,努力选股
不管是网上申购抑或是网下申购,新规对基金“打新”优势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削弱,但既然无法改变游戏规则,只能努力寻求适应。
“不好说。”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在被理财周报记者问及新基金将采取何种申购方式时如是表示,“虽然等待‘打新’开闸很久了,但真正重启后还是会以观望为主吧,准备等待正式规则出台后,参考桂林三金等几只新股走势,再考虑采取网上还是网下方式参与。”
该固定收益总监的担忧不无道理,“一方面如果选择在网上申购的话,新规出台会导致中签率骤降不少,‘打新’年化收益率优势将荡然无存。但如果是网下申购的话,必须要有至少三个月的锁定期,破发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的确,绝迹多年的“破发”一词在去年熊市中像得了瘟病一样接二连三地传至各大盘蓝筹股,即便是本轮反弹至今,中国石油、中国神华等标杆股亦尚未涨至发行价之上。
“阴影太大。”上海一位在前年参与某上市公司增发并最终导致去年解禁巨亏的基金经理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他已经不会再像之前一样无所顾忌地参与新股线下锁定式申购。
但事物总有两面性,亦有北京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总监认为新规出台后,“机构打新的优势在于选股。”该总监向理财周报记者介绍道,“随着打新股套利空间的缩小,个人投资者未来打新股的中签机会较过去增加,同时选股将影响其套利的效果。打新股要想获取更高收益,需要选择具有成长潜力的个股并延长持有时间,在这方面基金具有一定优势。”
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由于不愿意放弃资金优势,大部分基金仍将固守网下配售方式。同时,为了“对冲”网下配售的锁定期机会成本,基金将在询价定价时更为谨慎。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