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要求披露“无效申购”以来,基金公司乌龙事件频现,目前已有三家基金公司身陷其中。分析人士指出,导致基金在A股IPO申购平台上“无效申购”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但不管是哪种可能,公司出现此类现象,其内部管理环节都有改进的必要。
无效申购错失获利机会
作为IPO重启以来发行的最大一只大盘股,中国建筑在获得196只基金追捧的同时,也出现了无效申购的“乌龙”事件。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定价、网下发行结果及网上中签率公告》显示,“东吴价值成长双动力1.281.44%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由于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足额缴纳申购款,视作无效申购”。
记者致电东吴价值成长双动力的美女基金经理王炯,询问此事的缘由,得到的答复是“我正在休假,这事不归我管。”
“中国建筑的中签率挺高的,但在目前市场氛围下,获利不是难题,基金公司没理由不认购的。”中国基金网研究总监蒋宝泉表示,“出现上述情况应该是内部流程没协调好;或是基金仓位过高,手头没有足额现金付款。”
截稿前,东吴基金的相关人士致电记者,言辞较为闪烁,只是强调并非因为主观因素而耽误申购。
内部管理环节有待改进
无独有偶,此前也有两基金因无效申购错失四川成渝打新果实。
7月20日,四川成渝公告显示,“由于申购平台误操作导致未能申购但已缴款”,国泰沪深3000.752.05%指数基金的申购无效;“由于申购平台误操作导致缴款不足”,东方基金公司的东方龙0.610.53%混合型基金的申购无效。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基金参与A股IPO申购,在操作方面,基金管理人员需协调投资部、投资策略委员会、券商等多方面的资源,这其中如果有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无效申购”的发生。虽然导致基金在A股IPO申购平台上“无效申购”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不过不管是哪种可能,出现类似现象的基金公司,其内部管理环节都有改进的必要。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