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豪杰,请看我手上这根长矛,质地特别锋利,不论您用什么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
基金对市场怎么看?基金仓位如何?基金的投资理念等等,这些都是市场非常关心的内容,但是如果想从基金公开言论和公开披露的信息中获得上述资讯的话,其结果往往是一头雾水,反而出现“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的情况,甚至会令人对基金公司的诚信产生怀疑。
前后矛盾 人格分裂
基金公司在卖指数基金时,强调被动投资如何优越,然而,在同一时期推介“一对多”时却又强调了一个与被动投资完全相反的理念:仓位控制的优越性,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动机。
公开言论相互矛盾,说一套做一套是让公众糊涂甚至怀疑基金公司诚信的重要原因。
7月初,某基金公司在对市场进行评价时表示,当前A股估值已面临调整压力,稳健的投资者可关注与股市呈跷跷板效应的债券市场。而几乎就在同时,该基金公司发布的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又看多A股市场,在有关媒体摘录的其报告中称,下半年市场将维持上涨的趋势,市场风格将向大市值、好业绩、低价低估值股票转移。
在同一时期,一面在唱多A股,另一面又说A股面临压力推介债券市场,原因何在呢?记者发现,该公司正是在7月中旬至8月发行一只债券基金,这也许就是其一边看好股市一边又不得不说债市好话的原因吧。
“发这种基金的时候说这种基金好,发那种基金的时候说那种基金好,今天发大盘股基金说大盘好,明天发小盘股基金说小盘好,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无可厚非。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基金都有它的优势,都有适应的投资者。”一位基金营销人员如此分析基金公司前后矛盾的观点。
诚然,市场瞬息万变,对市场的看法因时而异,那投资理念则应是相对稳定吧?在投资理念上,基金公司的言论也常常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以近期基金公司最为热推的两个品种——一对多业务和指数基金来说,基金公司在力推这两个投资品时所阐述的观点可以说截然相反。
一方面,基金公司在卖指数基金时,强调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如何优越,引述美国市场的数据,证明长期来看,鲜有人可以长期战胜市场。另一方面,又在推销“一对多”时强调进可攻退可守、灵活配置、仓位控制的重要性。某基金公司在其推荐指数基金的文章中如此引述美国的数据:美国股市有着200多年历史,非常成熟,指数基金长期以非常明显的优势战胜绝大部分主动型股票基金。同时,文章又分析中国A股市场的情况,以数据说明近年来“战胜指数的基金越来越少了”,更进一步,还分析了中国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其最终的结论是:指数基金是真正的股市长跑冠军。在有理有据的论述下,这样的结论显得像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让人不得不信。然而,这家公司在同一时期推介“一对多”时却又强调了一个与被动投资完全相反的理念:仓位控制的优越性。该公司声称“专户一对多的仓位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下降为零”。又表示“专户的特点就是选时,由于仓位可以调整到零,资金管理人为投资者承担选时的责任”。这样完全相反的观点确实使人疑惑:既然都已下了结论认为“指数基金是真正的股市长跑冠军”,那何以又在隆而重之地大推“以选时为重”的“一对多”产品呢?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动机。
基金公司的分裂不仅仅表现在“被动”与“主动”上,也表现在“长期”与“短期”上。众所周知,基金公司经常抱怨其“生态环境”恶劣,全社会都用短期收益和排名来衡量基金业绩,给基金公司造成负面压力。然而令人十分惊讶的是,某老牌基金公司网站首页上至今还赫然打出这样的醒目广告:“某某基金10月23日起打开申购,成立10个交易日净值增长7%。”显然“成立10个交易日净值增长7%”是其宣传要点。这样的行为不禁让人怀疑,基金公司究竟是真心倡导长期投资理念,还是以“为我所用”的心态来对待投资理念?
点式披露 不及其余
对于申购赎回情况这样的机密,基金公司通常三缄其口,然而在其营销有需要的时候,这些消息就会时时出现在各大媒体上。被基金公司以“保密协议”等信披理由拒绝向媒体和公众透露其专户理财的管理业绩,也会时不时地向公众“报喜”。
基金公司的申购赎回情况一向都是公司机密,在指数大涨大跌的时候,市场最为关心的也是这类数据,遗憾的是,市场并不能及时看到任何来自基金公司确切的相关数据。当然,基金公司不对外披露这些数据有完全的法律依据,无可厚非。
有意思的是,虽然在投资者都关注申购赎回的时候三缄其口,但在基金公司营销有需要的时候,净申购的消息就会时时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比如,8月初,媒体报道称,“某大型基金公司旗下指数基金呈现净申购,申购金额中机构与散户比例相当,其正在发行的沪深300基金也获得了不少单笔大额认购。”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样的净申购新闻是为了配合其指数基金的发行而“专供”的。
除了申赎数据外,专户理财的业绩也有类似的现象。一般来说,基金公司以“保密协议”等信披理由拒绝向媒体和公众透露其专户理财的管理业绩,但仍然会时不时地向公众“报喜”。比如,有基金公司对外声称“收到某知名企业年金基金法人受托机构的业绩通知函,通知函中显示基金公司在该法人受托机构受托管理的年金项目中业绩排名总体靠前,并且收益稳定,公司也因此获得该法人受托机构的表扬。”又比如,还有基金公司在8月份下跌行情中,其年金管理业绩较为出色,于是人们就可以看到其专门对外披露的几个年金账户在8月份业绩排名靠前的消息。
基金公司报喜不报忧、“只攻一点不及其余”的特点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一次是在QDII的宣传上。2007年,基金公司首次QDII出海之时,市场对QDII最大的忧虑是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基金公司向投资者解释道,人民币汇改以来,仍然有一些国家的货币不但没有相对人民币贬值,反而是升值的,比如“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之类的。这样的论述全然不顾其所发行QDII的投资范围跟“金砖四国”相去甚远,更不顾人民币相对世界主要货币不断升值的事实。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