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大牛市
1991年5月 大牛市见底 股市从此起步
从1990年12月19日上证所正式开业,沪指从95点起步,到91年1月涨幅一度达到40%,随后股指经过近4个月的连续下跌,于当年5月17日跌至104点,几乎被打回原形。
1992年5月 大牛市见顶 没有涨跌停的疯狂
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取消涨跌停限制后股票狂涨,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沪指当天从616点蹿至1265点,仅仅3天后,又登顶1429点,累计涨幅高达130%。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一飞冲天,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倍至30倍。
第二波大牛市
1997年5月 大牛市见顶 终结于亚洲金融危机
从1996年1月19开始,沪指从515点起步稳步上涨,走出开市以来的第二波大牛市行情。期间尽管出现了类似96年底的“12道金牌”之类的政策强力干预,沪指几乎连续砸出跌停板,不过个股股价依然轻易翻倍。到1997年的5月12日,沪指报收于1500点上方,累积涨幅近300%,而大牛市却悄然达到了顶峰。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当时香港股市大跌,6月6日监管层发文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沪指不堪重负终于调头向下,从此陷入胶着的“牛皮糖行情”,在1050-1500点之间振荡长达2年,直到99年“5.19”行情的到来。
第三波牛市
1999年5、6月 大熊市见底 “5.19行情”接龙网络股泡沫
持续的“牛皮糖行情”已令股市人气涣散,相关政策已在酝酿之中。5月7日,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5月10日周一,沪深股市跳空而下留下著名的“导弹缺口”;5月19日上午,股市依然走势平静,许多买家仍在计划割肉出逃,没想到当天下午突然出现暴涨,东方明珠、广电股份、深桑达、中信国安等网络概念股齐刷刷飙升。当天沪市上涨4.64%,此后伴随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股指一路上扬,到6月29日,沪指一个月中的累积涨幅已高达64%!随着从美国开始的网络股风潮刮进中国,A股上市公司纷纷忙于触网,无论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数码或者网络两字,股价就会扶摇直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1年6月。
第四波大牛市
2005年5、6月 大熊市见底 股改催生空前大牛市
这一年被称为“股改元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推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5月9日,证监会圈定4家上市公司进入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当日上证指数重挫28点收于1130.84点,再创6年新低。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当天沪指跌破千点创下988.32点的“历史大底”。6月8日,大盘疯涨8%,拉开了新一轮牛市的序幕,此后股指在千点附近反复振荡筑底。
2007年5、6月 阶段性见顶 牛市疯狂招来“半夜鸡叫”
进入2007年的沪深股市继续演绎着疯狂的牛市行情,从1月到5月,沪指从2700点一路窜上4300点,涨幅超过60%。期间大盘蓝筹始终不见动静,而垃圾股题材股被炒翻天。在多次出手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失效,监管层对股市自发的调整也失去了耐心,于是在5月30日凌晨,财政部宣布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被股民形象称为“半夜鸡叫”。
5月30日当天,深沪两市呈现超级大跳水行情,沪综指暴跌6.5%,两市跌停的非ST类个股超过850只,而跌幅在9%以上的个股更达925只。次日,基金重仓股的奋力护盘推动股指强劲反抽,沪综指先抑后扬上涨1.40%,但当日跌停个股仍接近300只。至6月1日,沪综指大跌2.65%,更有近700只个股跌停,整个市场一片萧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