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投资”能力最强者:买得越早越划算
记者统计2005年至今的数据发现,在所有基金自购行为中,期间单位净值回报率最高的是广发聚丰。
广发基金在2005年12月6日动用3000万元自购旗下广发聚丰,目前投资回报率高达310.87%。
而排名前三的,皆为2005年自购的基金产品。其中交银施罗德2005年11月以2000万元自购旗下交银施罗德精选,兴业基金以3000万元自购兴业可转债混合型基金,分别取得了284.502%和275.9491%的投资回报。
对于投资者来说,基金自我投资能力可以作为选择基金公司的一个重要参照指标。
华泰证券研究员王华分析,基金管理公司自购旗下基金的动机一般有两种,一是市场营销,即通过自购基金,与基金持有人共担风险,为基金投研能力“增信”,以吸引投资者购买基金或者减少基金赎回行为。
二是投资获利,即扩大基金管理公司闲置资金的运用渠道,通过投资基金获取收益。
“第一种动机产生的基金自购行为对投资者而言借鉴意义不大,第二种动机下的基金自购行为则值得模仿。”
以此思路,寻找在基金自购方面,踩点最为精准的基金公司,或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借鉴。
记者统计2005年至今的数据发现,在所有基金自购行为中,期间单位净值回报率最高的是广发聚丰。
广发基金在2005年12月6日动用3000万元自购旗下广发聚丰,目前投资回报率高达310.87%。
而排名前三的,皆为2005年自购的基金产品。其中交银施罗德2005年11月以2000万元自购旗下交银施罗德精选,兴业基金以3000万元自购兴业可转债混合型基金,分别取得了284.502%和275.9491%的投资回报。
而上述三只基金,都是偏股型基金。
记者统计投资回报率在50%以上的基金自购行为,发现涉及到的共有19只基金。其中申购日期在2005年的有5只基金,2006年的有9只基金,2007年的有4只基金,2008年的1只基金。
而其间踩点最为精准的,则包括广发基金、交银施罗德、诺安基金等。
广发基金先后两次自购广发聚丰,目前5000万元的投入,已经取得1.176亿元的收益。
此外,交银施罗德的自购名单上,有两只基金取得超过50%的投资回报。分别是2005年11月29日,以2000万元自购的交银施罗德精选,以及2006年12月6日,以2500万元自购的交银施罗德成长,后者的期间单位净值回报率也高达115.29%。
相比之下,诺安基金则涉猎更广,而收益也更大。
诺安基金先后在2006年3月和2007年1月,分别自购诺安股票型基金3500万元和2000万元。前者迄今为止的投资回报率高达248.82%,而后者则有60.71%。此外,诺安基金还斥资3700万元,于2006年11月,购入诺安价值增长,也取得了50.17%的投资回报。
而2008年市场低迷之时,自购基金最为精准的,则是大成基金。其于2008年11月自购大成策略回报,3000万元的投资,已经取得了超过1500万元的投资收益。
统计显示,在基金自购方面,投资收益为负的(包括赎回的和未赎回的,未赎回的其数据截止到2009年6月11日)共有54笔交易。占到全部资金自购交易笔数的30.68%。而上述交易全部发生在2007年和2008年。
记者统计基金自购浮亏幅度超过30%的11笔自购交易发现,其中既有华安、上投摩根这样的老牌基金公司,也有华商基金这样的成立于2005年的新基金公司。
其中损失最为惨重,是2008年1月,动用5000万元自购旗下长盛动态精选的长盛基金。在2008年1月17日,长盛基金公司以1.6386元的份额净值购入该产品,到了今年6月10日,其份额净值已经跌1.0102元,其跌幅已达到-38.35%,浮亏情况接近2000万元。
而基金公司在赎回上,显然也无法跳出市场的局限。
在市场最为疯狂的2007年四季度,仅有4只基金将其自购的基金赎回,分别是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赎回了光大保德信红利股票型基金240.81万份、富国基金赎回富国天博创新主题股票型基金5861.77万份、华富基金赎回华富竞争力优选基金2600万份、天弘基金赎回天弘精选基金2000万份。
“很多时候基金公司将自购赎回 ,并不完全是出对市场的判断。也可能是投资收益到了一定的高度,或者亏损到了一定的额度,在股东方的要求下赎回。”有基金人士向记者表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