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避险角度看可曾配债基和货基
主持人:像这样一个市场调整期,低风险基金品种是不是更应该受到投资者的重点关注,或者说作为投资策略组合来讲,是不是应该把高风险的基金品种中调到低风险的基金品种中?
张剑辉:从债券基金投资的角度,我们一直强调把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每个会计年度可以看下来,从03年、04年、05年、06年、07年、08年,总体上每一个会计年度,债券基金包括货币市场基金都为投资者带来正的绝对回报,为什么说从长期投资、从绝对回报的角度,把固定收益类的基金做一个重要的配置部分。
现阶段如果我从避险需求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可以适当的来增配一些债券型基金或者货币市场基金,但是从战略配置的角度来说,我觉得首先从债券基金的市场环境来看,我们觉得在这种通胀、在这种紧缩的预期下,我们觉得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还是有上调的空间。同时包括可转债市场也会受到A股市场的影响,接下来预期波动幅度也是相对较大的情况,所以说我们对于债券市场还是持一个相对来说谨慎乐观的看法。债券基金相对而言,对它的利润贡献比较大的一块下半年可能就是新股申购这一块,尤其是发行。可以看到,包括中国建筑、包括光大证券这些大盘股的发行过程中,债券基金都获得了相对比较可观的收益率。我们参考过去A股发行长期的这种情况,结合现在申购新股的新规则,也做过一个持续性的测算,都可以看到新股申购可以对债券基金的收益有一个正向的促进作用。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从阶段避险的角度来说,建议大家更多的是增持货币市场的基金,因为整个收益率曲线的上移对于债券基金在现有的估值体系下可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货币市场基金来说是正向的影响,就代表收益率逐步的上升。长期的战略投资角度来说,我还是建议大家基本维持原有的固定收益类比权益类的配置比。
主持人:新基金募集的情况在今年是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像老牌的基金公司华夏有一只新的基金在三天内指数募集份额就达到了247亿,但是小基金发行确实是异常艰难,小基金的募集情况可能也就是6、7亿、7、8亿,这个是不是代表了基民的客观选择?还有一个现象,在目前情况下,新基金发行还是非常多,在目前的这个时点上发行是不是会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
张剑辉:首先从发行结构来看,如果说拿我们传统的话说,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来说,发行乐观的包括华夏、嘉实,包括前期发行的易方达,很大的公司,因为前期优秀的业绩,塑造了一个市场的品牌,这个品牌可能给他带来的如果从人和的角度来说就是投资者基民的乐观选择。另外一个,造成这些基金产品差异会如此之大,你刚刚提到有的发行到一百多个亿、二百个亿,而且时间很快,有的产品可能发行了甚至十亿都不到,这里面还有一个因素,我觉得天时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发行规模相对较小的产品可能更多的是集中在二三月、三四月份这样的时间,也就是在差异如此大的现象下也有一定的影响。
说到目前的基金发行情况,因为市场8月份进入了大幅的调整,刚才也提到天时就是说市场的情绪,对于基金的发行也是有明显的影响。从最近的基金发行也知道,相比6、7月份最火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降温,随着市场持续维持这种振荡的情况,整个基金发行应该也会逐步的回到相对均衡的水平,我觉得普通的一个基金募集20个亿上下,我觉得就已经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数字,正常的新基金发行,之前尤其是多少个亿还是市场乐观情绪到下边的乐观结果。
主持人:刚才的问题实际上是从基金公司的角度,可能要调整基金发行规模的预期。
张剑辉:市场行为也会给出这样一个反馈。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了整个8月份市场指数下跌幅度达到了20%,股票型基金的整体下跌幅度也是在20%上下,包括混合型基金的净值下跌也是达到了十六七一个水平,这些数字都在佐证基金的高仓位,是否说明股票基金的粉线在进一步加大?基金下一步加仓还是减仓?
张剑辉:对于基金仓位来说,实际上在二季报披露的时候我们都看到,基金在二季度通过进一步的大幅度加仓,整个仓位已经达到了历史性的高点,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在85上下,混合型基金也在80%的水平。大家都知道基金公司对于基金仓位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站在这样一个高的仓位的基础之上,实际上进一步加仓的空间实际上已经基本上不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在市场的波动中也会根据各行业之间整个的景气程度包括个股预期的变化,下一阶段包括7、8月份也基本上反映出来就是持仓的一个调整,接下来是不是有进一步减仓的行为可能还要进一步基于宏观经济的数据包括流动性的因素来判断。通过8月份几天大幅上涨和下跌的数字和基金净值的比对来看,可以大致来说实际上在整个7、8月份的情况来看,基金的整体仓位比二季度末的下降幅度应该是比较有限的。但是大家来判断基金加仓或者说来看基金加仓和减仓,更多的可能还是想通过仓位变化,对市场资金的流动有一个判断,但实际上因为我们同时也看到,整个7、8月份新基金的发行也是比较快的局面,包括几只新发的基金产品,包括刚刚提到的嘉实、包括易方达,他们的发行规模也是比较大的,包括博时的基金,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密集的新基金处在发行的阶段,如果我们想通过一个基金仓位的变化判断市场动态,我们发现一方面有新基金在发行,另一方面市场震荡过程中也有一些基金投资者有赎回的情况,就是说实际上基金仓位这样微小的变化未必能反映出来整个通过公募基金这种渠道它的基金流动对市场的影响,至少现在这个阶段我们觉得得不出一个相对明确的方向性,就是说基金对于市场是增量资金还是抽减了资金,很难作出这样的判断,因为新基金在快速发行,赎回的情况压力到底有多大也不清楚。因为仓位是个比率,并不是一个绝对值,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公募基金资金的流动情况下很难做一个判断。
主持人:时下,A股基金中双基金经理或者说多基金经理比较盛行,但是我注意到QDII这个基金好像背道而驰,现存的9只QDII基金中实施单一基金经理制的基金已经到了5只,您觉得像双基金经理制和单基金经理制的优劣对比,您是怎么看的?QDII基金品种未来的表现怎样?
张剑辉:我觉得从两个角度来看吧,多基金经理制或者说现在部分基金公司打的团队投资的模式,会减少个人行为犯错误的概率或者说团队智慧的结果,但是目前来说,从整个基金行业来看,采取团队模式或者个人这种模式,也都是两种形式。但是目前来说,国内的基金经理,有的是单基金经理形式,有的多基金经理形式,一方面刚刚谈到的所采取的基金模式不一样,另一方面也与这个行业投资发展以后,与行业无论产品还是规模的扩张有一定的滞后,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通过以老带新的这种形式来配合这个行业的快速扩张,也一定程度上造成整个行业双基金经理、甚至多基金经理这种数量增加的情况。QDII基金在国内的基金市场还是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大家可以看到,QDII基金的数量10只上下的水平,因为整个行业QDII基金还是属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包括QDII的投资人员和研究人员的配置啊,现在从基金公司角度并没有采取急速扩张的模式,而是随着行业发展在缓步发展的情况。这个行业QDII基金投资包括研究团队,在整个国内的基金公司中占比是比较小的,因为产品数量也比较少,所以说我们判断就是说,这个行业更多的也就是可能单基金经理的模式,还是在不断培育发展的过程。
主持人:证监会在8月份又重新规范了一下基金评价这个业务,你怎么看待这个新规定?对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影响大吗?这个新规定对基民有有什么影响?
张剑辉:证监会前期下发了关于对研究机构基金评价业务的征求意见稿,还是在征求意见的一个阶段,但是我们可以从征求意见稿里面体现的一些东西看到,证监会主要的出发点是在于对于基金业绩的一个客观的反映,这个客观实际上可以从几个角度理解,第一个角度,比如说量化这些方式,避免主观因素对于评价结果的一个影响。第二个,立足长期,实际上这个长期就是通过比如说评价期限最短不能低于6个月,实际上也是在强化客观因素。长期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市场周期下面,一个基金的业绩才可以更好的把一个管理人的能力反映出来,实际上长期这个原则也是立足于要客观的来评价一个基金的业绩这样一个出发点。因为基金通过将近11年的发展,基金整个行业规模,现在大概在2.5万亿这样一个规模,也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在最近几年也愈演愈烈,逐渐承担了过多的娱乐化或者炒作的因素在里面,我觉得证监会的这个规范对于还给基金行业一个相对来说更好的市场环境我觉得也有一定的支持。我们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也是立足于基金评价,包括基金的一些研究,我们现在也是根据征求意见稿来积极的准备梳理我们现有的研究体系,然后来报备,就是说报证监会备案,但是具体的明确的规定,包括相关的报备流程,还要等新的规定出来,目前还是一个积极的准备过程当中。
对于投资者来说,我觉得一方面,通过管理层的管理梳理,帮助大家去掉了一些短期以及一些鱼龙混杂娱乐化的一些因素,更多的投资者可以看到基金真实的业绩表现,对于大家投资来说,我觉得会有一定的正面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