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投资攻略 > 基金动态

新华基金总经理孙枝来揭密公司发展历程

来源:理财周报
2010年09月27日11:04

  孙枝来揭密:新华基金的权益类道路就像红军长征一样,是被逼出来的

  理财周报记者 滕晓萌/文

   有一家基金公司,到现在为止,没有在牛市发过一只产品。

  2005年熊市,它发出了第一只产品。时隔三年之后,2008年的熊市中,它终于又发出了第二只产品。

   当它终于在2009年获得业绩前三、赢得投资者支持时。第三只、第四只、第五只产品,又陆续发在了2010年上半年的熊市中。

   这家运气很不好的公司,叫新华基金。

   尽管如此,它却是近两年来最受业内关注的小基金公司之一。根据银河证券的数据,在连续数年名列业内规模最小的基金公司之后,2009年,新华基金凭借王卫东掌管的新华成长一骑绝尘,管理规模从年初的22.12亿元,迅速增加到57.03亿元,第一次实现了盈利。

   2010年上半年,通过连发两只新产品,新华基金的管理规模扩张到76.23亿元,已经基本跨过了业内默认的生死平衡线。

   从最低谷到现在的蒸蒸日上,这家基金公司的掌门人,一直都是孙枝来。

   这是一位大学教师出身的管理者。整个采访过程中,他一直诚恳的说,我们和大公司不一样,大公司有大公司的活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活法。

   他给公司确定的战略定位是:优秀的权益类资产管理人。他说,这个定位并非是被2009年优秀的业绩冲昏了头脑,而是在2008年,公司业绩还不如人意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他总是对自己的员工说,新华没有别的路可走。尽管在达到目标之前,有各种的可能性,但是毫无疑问,如果达不到目标,新华基金只有死路一条。

  “我们目前的资金链没有压力”

   理财周报: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的半年报,在60家基金公司中,新华基金给银行渠道的客户维护费是最高的,超过了30%。渠道费用这么高,现在的环境是不是已经不太适合小基金公司成长了?

  孙枝来:对于新基金公司来说,除了银行系的基金公司,其他的应该尾随水平都不低。我印象中,2005年我们发基金的时候,尾随已经达到了20%左右的平均水平,而且当时还有一次性销售奖励。所以我个人觉得30%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这几年来,尾随一直在逐步提高,今年取消一次性奖励后,尾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好一点的银行现在都在50%以上。我们公司以前因为股权的问题,产品很少,所以大部分产品都是这一两年新增的,所以导致我们尾随高的产品占大多数,平均尾随水平也就比较高了。

  去年年底我们的规模已经跟现在差不多了,但当时我们尾随比例没有这么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可能存在银行确认的问题。今年我们严格了财务要求,所以显得好像尾随提高了。

  理财周报:刚刚你也提到,新华基金以前的产品很少,我们都知道现在基金公司发产品可能前两年都很难赚钱,这样你们的现金压力会不会很大?

  孙枝来:如果不考虑历史问题的处理,我们规模在80亿左右就肯定是盈利的了。今年的上半年的报表上,可能反映我们当期是亏损的,这跟我们新产品发行有关系。因为产品发行一次性的费用比较多,发行那个月就可能数据显示亏损。我们现在资金链上来讲没有压力,可以满足公司当前发展要求。当然,如果我们财务能够更宽松一些,我肯定能做更多的事情。我现在只能要求大家,用20%的钱做80%的事。我们在这一点上没有办法跟大公司相比。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办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办法。

  理财周报:那你现在有增资扩股的计划吗?

  孙枝来:这个问题我们还在跟股东沟通,可能没有那么快,当然我们是希望能够增资扩股的。

  “我们有可能成为前1/10的权益类资产管理人”

  理财周报:你增资扩股之后,还是想继续主打权益类的产品?尽管新华基金去年以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大家都觉得现在小基金公司想要冲到前面去太困难了?

  孙枝来:我们今年确定了自己的战略定位,就是要做优秀的权益类资产管理人。

  为什么有一个这样的定位呢?你看2005年的时候市场也不好,但是基金业的发展还是很快的。经过2006年、2007年两年发展之后,2008年基金发展不好,你可以说是市场造成的。但是2009年市场不错,基金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却没有增长,上半年还是在下降的。这说明中国的基金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所以我觉得粗放型模式已经不行了。公司一定要有特色。我的团队、财力、资源都不如大公司。所以只能走一个相对发展的路线,集中力量在一个领域发展。

  也有一些公司选择做固定收益。但是这一块来讲,第一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成这个领域最优秀的公司,第二就算我成为了最优秀的公司,我也活不好。

   所以我开玩笑说,我们主打权益类投资,就像红军长征一样,往其他方向都是死,这条路是逼出来。

   当然另外我也分析,权益类投资这条路空间很大,而且我觉得根据我们自身的能力,是有可能成为优秀者的。

   我们现在5只基金,有四个基金经理,王卫东、曹明长、周永胜、崔建波都是“60后”,都有十几年的从业经验,我认为现在管理规模已经是上游水平了。

   而研究团队,客观的说,可能在中游偏下一点,但是我觉得这个团队是很有潜力的。我们正在针对团队的缺陷,引入一些一流的研究人才,再加上原有人员的成长,我觉得三年后我们的研究团队也能达到上流的水平。

   到那个时候,我们的投研力量应该就是国内一流的了。我对一流的理解,就是行业的前1/10。

  理财周报:你把自己定位到了权益类投资这一块,其实也有很大的发展风险,比如今年以来可能这种类型的产品就不太受市场欢迎。

  孙枝来:我觉得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作为一个企业,资源就是有限的。也许今年债券基金很好发,我也去发一个。但是这样我要不就是投入很多去打造一个固定收益的团队;要不就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最后产品也做不好。我觉得这样没有意义。

  理财周报:如果你都是发权益类产品,你各个产品之间怎么体现差异呢?

  孙枝来:我肯定要鼓励基金经理坚持自己的风格,引入人才的时候,我也会考虑到这种差异。对于公司来讲,始终会有一个统一性和差异性平衡的问题。我们的投委会现在研究问题很多,但其实除了按照规定必须经过投委会批准的决定外,我们都是很尊重基金经理的。

   理财周报:很多小基金公司,都认为专户业务可能是下一个突破口。但是从已经开设专户业务的大公司的经验来看,效果并不好。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

   孙枝来:我们是很希望专户门槛降低的,现在也在做一些准备工作。现在大家有一些说法,比如说公募管理专户的业绩不好。但是我觉得公募肯定是能做好专户的。第一,现在大一点的阳光私募最多10个研究员,公募基金有多少研究员?第二,基金公司得到的券商服务,私募是肯定比不了的。第三,上市公司对于公募基金的人去调研,接待热情肯定也比对待私募要高。

   所以现在专户成绩不理想。可能第一个原因还是公司不重视。对于大公司来说,一个专户最多几个亿,对于规模的贡献有限;第二是在激励机制上,专户投资不能像阳光私募一样直接为基金经理创造价值。我觉得如果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专户肯定能做好。

   对于新华基金来说。现在公募的规模是比较小的,要靠做大规模去争排名,我觉得不太现实。我更关注的是我们要做强。如果我们能拿到专户资格,我肯定会很重视的。

  “我们没有特别打造过王卫东”

  理财周报:如果要做权益类投资,肯定需要很强的投研团队。但是新华毕竟是一家小公司,就算有一些很好的投资人才,但是你怎么保证你的投研团队稳定呢?

  孙枝来:我们要打造一流的投研团队,要做两个方面工作。一个是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我们公司尽管比较困难,但是我们所有的资源都是向投研倾斜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上,我们是瞄准业内一流水平的。

  第二,我们有非常好的企业文化:求知、进取、包容、奉献。

  当然我们也不断看到自己的缺点,比如今年上半年,我们业绩一般,我们投研团队也在讨论,如何提高灵活性、让我们的投资风格更加多样化的问题。

   理财周报:新华基金去年以来的发展跟王卫东的表现有很大关系,但是这样的一个明星经理在公司也是有很大风险的,你怎么保证他会一直在呢?

   孙枝来:从公司来讲,我们没有特别打造过明星基金经理,我们比较注重团队能力的。王卫东他的业绩比较好,客观上造成了一个明星基金经理的结果。我们公司要打造一个培养人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你讲的留住人才的问题很重要。从目前来讲,新华很稳定,尤其是投研团队是很稳定的。我们要建立薪酬体系、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但是这些我觉得都还是不够的。所以下一步我还在考虑,通过更多的制度创新,让公司对人才更有吸引力。

  “我们现在的治理结构

  是最好的之一”

   理财周报:我们看到董事会换届之后,新华基金发展势头是比较好的。现在董事会对于管理层的要求是什么呢?

   孙枝来:我们以前是有一些波折。现在的治理结构我不敢讲是最好的,但肯定是基金公司中最好的几家之一。

   现在我理解股东第一是希望公司有一流的投资能力,但是他们也能接受阶段性的波动;第二是规模,第三是盈利能力。

   理财周报:对于你们的规模是怎么要求的?

   孙枝来:这个不是董事会要求,是我提方案。这个方案是很难做的,因为我们没法判断市场。2009年我们远远超过了目标。但是今年到现在来看,我们完成目标的难度非常大。不过我们的董事会现在讨论最多的就是经营目标问题,和财务预算问题,很少参与内部管理。这个架构是比较好的。

   理财周报:那今年新华的业绩下滑、规模目标又完不成,股东会给你压力吗?

   孙枝来:我还是比较客观看这个问题的。第一,2009年我们的业绩确实不错,其中当然我们的投研团队是很强的,但其实每一年的业绩肯定都有偶然因素,比如我们2008年的时候不太好,我觉得当时的业绩可能就是低于实际水平的。今年业绩下滑,跟往年还不太一样,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但是我觉得还是说明了我们的投研能力不够强大。

   所以我在想的问题,就是怎样让我们的投研业绩长期向好具有必然性、减少偶然性。即便运气不好,波动也不要太大。 理财周报:作为一家小公司,你会比较关注哪家公司的成功经验呢?

   孙枝来:我们没有固定的榜样。但是我如果认为其他公司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肯定会去研究。大的公司不用说了,比如华夏的业绩、嘉实的市场、博时,他们可供我们学习的地方真的很多。另外几乎差不多跟我们同类的公司,比如华商从去年到今年业绩没有下滑,摩根士丹利华鑫今年上半年规模就增长了60多亿。看到他们,我们也会研究,我们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责任编辑:范晓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