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行情数据 > 基金重仓股

公募谨慎私募一掷千金 基金冷对增发"吸金"游戏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1年03月14日10:05

  □本报记者 李良 上海报道

  一笔意外的巨额抛单,让长江证券公开增发阵脚大乱,再融资总量从6亿股缩水至2亿股。在沸沸扬扬的长江证券“破发门”背后,不为人知的却是基金今年以来对于增发的冷眼相对。


   “就算3月3日长江证券的股价没有破发,我们也不会参加 它的增发。因为无论估值,还是市场溢价水平,长江证券的增发价都没有吸引力,还可能遭遇流动性风险。”上海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向中国证券报记者直言不讳地表示。

   受到基金经理冷遇的再融资案例,并非长江证券一家。剔除仅面向大股东及关联方的定向增发,今年已实施的25家上市公司增发中,有8家竟无一家基金公司现身,5家仅有一家基金公司参与,其余则多为两家基金公司获配。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来自民间的非阳光私募却对增发“一掷千金”,大有抢夺基金增发话语权之势。

  公募基金冷对再融资

  基金公司对上市公司增发的报价,一般都会低于上市公司和主承销商的预期,这也是导致基金频频缺席增发的重要原因。

  尽管在二级市场频下重注,近期仓位不断提高,但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基金却显得十分“吝啬”。

  从已披露的这些上市公司增发实施过程来看,尽管每家上市公司增发前都向20家或以上的基金公司发出了询价邀请,但应邀报价者寥寥,且普遍报价较低。显然,对于上市公司日益高涨的“圈钱”热情,基金经理很不感冒。这或许令接下来要陆续进入增发实施期,且以机构投资者为增发对象的约60余家上市公司颇感头疼。

  长航油运就是典型的“受害者”。虽然并未出现股价破发,但它在日前刚完成的定向增发中遭遇的基金冷遇,却比长江证券有过之而无不及。公开信息显示,早在1月25日,长航油运的主承销商民族证券就向20家基金公司发送了《认购邀请书》和《申购报价单》,但到了1月28日,竟无一家基金公司应邀报价。到了2月15日,民族证券又向基金公司发送了《追加申购邀请书》和《追加申购报价单》,但未能扭转乾坤。而基金集体缺席的结果,则使长航油运大股东不得已吞下大部分定向增发的股份。

  这并非今年再融资市场的特例。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基金可参与的25家已实施的增发中,8家上市公司的增发结果中不见基金踪影,其中鲁西化工黑猫股份等也遭遇了长航油运相同的尴尬。而在其余的上市公司增发中,多数也仅有三四家基金公司愿意参与报价,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基金缘何对上市公司增发行为如此冷淡?上海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认为,增发价相较于市场价格折价太少是重要原因。他指出,如果折价率在5%到10%之间,基金参与增发是不合算的。

  以定向增发为例,增发后一般有一年的锁定期,这意味着基金要牺牲一年的资金流动性,如果不能给予足够的折价率,或者明确的成长空间,基金大多不愿参与增发,因为这还不如去二级市场寻找流动性更好的同类标的。“我个人认为,如果发行时,市场价格比发行价溢价20%到30%以上,基金参与增发就有一定的安全边际,较长的资金锁定成本也有了一定的补偿。”该投资总监说。

  而某基金经理则表示,去年就出现的新股频频破发,对基金经理的心理冲击很大,因而对再融资市场的介入也更为谨慎。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基金公司在评判是否参与增发时,更多会强调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前景,如果有业绩持续增长的潜力,基金会选择参与增发,如果没有,即便市场出现较高的溢价,基金也不会参与。

  “基金公司对上市公司增发的报价,一般都会低于上市公司和主承销商的预期,这也是导致基金频频缺席增发结果的重要原因。我们曾参加了歌尔声学、合众机电等公司的报价,但最终因为报价太低而出局。”另一位基金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基金公司低报价,是因为再融资市场中的‘水分’太多了,我们需要‘挤干’它,还原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后发现,在今年完成的增发中,这种“低报价”行为已经成为许多基金公司共同的选择。其中最典型的是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尽管在25家已完成的增发中其频频现身报价行列,但多数情况下,所报的价格都要远低于最终确定的增发价,最高时报价竟比增发价低了15%以上。结果也自在预料之中:在今年完成的增发中,该基金公司少有斩获。

  非阳光私募出手阔绰

  虽然频频遭遇基金公司冷遇,但今年以来已实施的上市公司增发方案纷纷顺利完成,其背后是非阳光私募的异军突起。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统计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增发结果时发现,以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方式成立的投资公司,在再融资市场出手十分阔绰。在基金公司不愿意报价或者以低报价现身的增发中,这些投资公司却大胆报出高价,有些甚至比最终增发价高出10%以上。这类非阳光私募的“一掷千金”,不仅让他们将大量的增发筹码收入囊中,也令增发价格居高不下。

  这种现象让很多基金经理颇感困惑。在他们看来,依照价值投资理念,对上市公司的增发价格应当有一个合理的估值体系,但这些非阳光私募的行为显然脱离了他们的理解范畴。

  而令他们咂舌的是,这些非阳光私募实在有点“财大气粗”,不仅报价高,申购的数量也很多,动辄便是上亿资金的投入,并且可以多线作战。在今年完成的再融资中,如博弘数君、天津证大金牛等知名的私募已在多家增发中斩获颇丰。

  “我们只能这样理解: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他们的价值判断体系与我们不同,他们的运作模式也与我们不同。所以,当我们认为需要谨慎的时候,他们依然可以主动出击。”某基金经理评价非阳光私募在再融资市场的勇猛表现时表示。“事实上,他们在再融资的运作上远比我们要灵活,无论是与上市公司的沟通,还是在二级市场的操作,他们的伸展余地都很大,这或许也是他们敢于大手笔接盘再融资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非阳光私募在再融资市场的风生水起,正给基金业造成更大的压力。这不仅体现在再融资市场利益分配上,基金公司有渐成弱者之势,而且在与上市公司的感情联络中,基金经理也渐渐失去主动权。也无怪乎一位基金经理感叹,当“狼”群蜂拥而至时,“羊”群的生活法则或许应该有所改变了。

  公募私募抢夺话语权

  以非阳光私募为主力完成的增发,其二级市场股价随后的表现,远远好于以基金公司为主力完成的增发。这种结果一度让基金业遭受质疑,但基金经理并不服气。

  以1月下旬完成增发的华仪电气为例,其定向增发的股份,除大股东外,其余多为各家非阳光私募所得,无一家基金公司获配。截至上周五,华仪电气的股价已飙升至20.94元,比增发价12.3元高出70%;而在1月上旬国统股份完成的定向增发,是今年少有的基金积极参与的再融资,三家基金公司获配股份数量占整个定向增发近60%。截至上周五,国统股份的股价为29.53元,比增发价27元仅高出9.37%。

  这种结果一度让基金业遭受质疑,但基金经理显然并不服气。“这种二级市场运作迹象明显的再融资,依然是我们回避的对象,我们不能‘玩’,也‘玩’不起。”上海某基金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最近有些个股在公布增发预案后,价格迅速拉升,但我们不会因此而提高增发报价。其实大家对此都心知肚明,这种价格并不代表着公司的真实价值,我们要投资的是公司的价值而不是价格。”

  不过,尽管基金经理将这种差异视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他们也逐渐意识到,基金在A股市场中的地位,确确实实已大不如前,这需要他们用另一种心态来看待市场。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开始回归“长期价值投资”,力图通过对个股的精选和长期持有来规避A股剧烈波动的风险。而今年以来基金对再融资日趋谨慎的态度,则正是这种回归价值投资理念的体现。

  “需要强调的是,基金现在对再融资的冷淡,并不是对A股市场的冷淡,而是对合理估值的重视。如果市场转暖,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心理预期提高,那再融资或许会再度得到基金的青睐。”某基金公司研究总监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们认为,市场现在正处在‘熊市’的末端,部分行业开始出现明显的高增长,已经让我们嗅到了一丝‘牛市’的气息。”

  

(责任编辑:王旻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